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位于乌江支流清水江畔的黄花寨水电站(原大唐贵州黄花寨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始终以“守护生态底色、赋能区域发展”为使命,在能源保供、生态保护、推动发展的征程上稳步前行,将清洁的“电能”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自2024年6月,实现了从单一水电向水风光蓄一体化综合能源企业转型,正式成立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黔南分公司(以下简称“黔南分公司”),企业发展迈入新的赛道、焕发新的活力。
严抓安全生产 筑牢发展根基
贵州素有“西南水电宝库”之称,丰富的水能资源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黄花寨水电站2006年开始建设,2010年由大唐贵州公司控股66%,同年正式投产发电,开启了大唐集团助力贵州能源发展的重要篇章。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安装2台单机容量3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自投产以来,黄花寨水电站始终将“安全、高效、清洁”作为生产运营的核心准则。坚持以中国大唐集团安全生产一号文为指引,建立了“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的设备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安全环保、设备运维、防洪度汛等方面工作一起抓,通过定期巡检、等级检修、技术改造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特别是黔南分公司成立以来,有序推进机组励磁系统、调速器系统、保护系统及监控系统的老旧设备改造,不仅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降低了能耗和运维成本,2024年荣获中国大唐集团“安全生产管理A级”电站称号,2025年荣获国家能源局大坝中心评审“A级”,为区域电力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摒弃惯性思维 推动发展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黄花寨水电站自建成投产后,受气候和区域来水情况的影响,多年来年发电量远低于设计值,电站资产负债率早已破百,经营形势异常严峻,扭亏脱困、破局突围成为经营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难题。在历届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新一届领导班子跳出一域谋全局,摒弃惯性思维,一手抓水电站内控精益管理,千方百计保障资金,积极争取降贷款利率,深挖降本增效潜力,大力推进数字智慧建设,2024年完成了“关门电站”建设,经营形势得到改善;一手抓升级转型发展,2023年底,位于长顺县境内的首个10万千瓦水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正式开工,2024年初全力筹备现代化10万千瓦水光互补农业光伏开工,企业发展转型时机逐渐成熟。
2024年6月4日,通过大唐贵州公司深化改革、区域优化,黔南分公司正式成立,原黄花寨公司成为黔南分公司所属二级机构——黄花寨水电站,企业的转型升级、改革发展正式迈上新的征程,从原来6万千瓦装机水电站转型为水风光蓄一体发展的综合性企业,干部职工从原来的20余名增长到70余名。2024年下半年,发展之光照耀黔山大地,黔南分公司获取了138万千瓦新能源指标,至此在役、在建、待建项目及新获取指标已经突破200万千瓦,企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并于年底摆脱了长期亏损的困境。
锚定绿色低碳,激活发展动能
黔南分公司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大唐集团“提供绿色能源、点亮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把绿色低碳作为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就是“第一要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贵州省能源发展“四个统筹”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坚决打好“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引进”组合拳,凝聚力量向项目发展和建设聚焦,全力解决发展新问题,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统筹水风光蓄一体化发展和智慧场站建设一起抓。
2025年,走进黔南分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大唐精神和卓越文化,企业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在黄花寨水电站,生产区域干净整洁,设备运行平稳,而“关门电站”的建设已看不到以往人员穿梭的景象;在光伏场区那一片片光伏板宛如嵌入黔山大地的蓝宝石,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建项目现场热闹非凡,施工组织井然有序,在项目建设中就近解决数百名老百姓就业问题,将“建设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地经济”贯穿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2024年底,年仅半岁的黔南分公司完成发电量4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约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2万吨,崇尚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营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黔南分公司将继续践行“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不惧挑战、永争一流、追求卓越”的中国大唐精神气质,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锐意登高、卓越“黔”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黔南分公司综合管理部党建主管、团委书记)
(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黔南分公司供稿)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