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代表委员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传承好家风 涵养好风气

本报记者 吴储岐    2025-03-08 09:19:57    人民日报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传统家庭美德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丽萍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徐瑶代表。

问:如何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家风?

黄东红:我的父母是山区农民,家境虽不富裕,但母亲常在年节时给困难邻里送去饭菜和衣物。她提着竹篮走过青石板路的身影,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画面。中华优秀家风代代相传,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扶危济困、敬老爱老、乐善好施……一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滋润万家,在教育子孙后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丽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家风故事,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深远影响。希望能通过影视、戏剧等形式讲好家风故事,生动展现古代先贤的传统家风、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以艺术感染力促进良好家风形成。

问:领导干部如何以身作则抓好家风建设?

黄东红: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同时关系着党风政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的处分规定。湖南省民政厅每年都开展主题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将家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将对公权力的敬畏转化为对家人的底线约束,以实际行动推动家风建设。

宋青:加强家风建设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课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家庭成员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观念。注重言传身教,用自身的公正廉明,帮助子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徐瑶:小荡村两委为村干部立下3条铁规:亲戚不许到村两委打零工,家人不许收村民礼物,父母过寿不许摆流水席。村干部管好自家门,自觉做好家风建设带头人。

问:如何以良好家风助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

黄东红:在基层治理调研中发现,关系和谐、家风淳朴的家庭往往传承着“耕读传家”“孝亲敬老”等优秀传统,对周边家庭也产生积极影响。一些地方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倡导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以良好家风助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王丽萍:各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良好家风编成小歌小曲,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赶文明大集  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村民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三句半”十分精彩:“有钱不能太膨胀,移风易俗不能忘,婚丧嫁娶讲节俭,不丢脸……”

徐瑶:在小荡村,我们将祖辈传承下来的规矩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每月召开“家庭道德评议会”。2023年起,村里每年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让乡风文明润泽每一个农户。

(本报记者申智林、亓玉昆、易舒冉、刘博通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8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六尺巷传承礼让好家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