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第二十四届环青赛落幕

车轮飞转 一路风景

本报记者 曹继炜    2025-07-14 08:17:03    人民日报

参赛车手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摄
 

参赛车手在西宁绕圈赛冲线。
本报记者 曹继炜摄
 

参赛车手在互助—门源赛段骑行。
第二十四届环青赛组委会供图
 

7月13日上午,李宁之星车队车手谢尔比·亚历山大从赛道右侧加速超越对手,在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冲线,夺得了本届环青赛第八赛段(同宝山绕圈赛)的冠军。至此,第二十四届环青赛落幕。

“每年线路都有变化,近两年,参赛的欧洲车手越来越多,比赛整体强度和节奏都增加不少。”00后河南小伙王奎程第五次参加环青赛,他感受到不少变化。

王奎程所在的车队名叫巴迪瑞蓝图洲际队,队内参赛的7名选手均为中国车手。“别看我是00后,我是我们车队年纪最大的。通过这次比赛,大家都成长了很多。”王奎程说。

环青赛,不只是职业车手竞技比拼的舞台,也是骑行爱好者展示自己的平台。

7月6日,环青赛第一赛段(西宁绕圈赛)比赛开始前,起点已有选手就位。他们戴着骑行头盔、护具,穿着专业赛车服,不过他们的赛车没有脚踏——这是一群骑滑步车的儿童选手。萌娃们身背环青赛吉祥物,目光坚定。一声枪响,小选手们全速前进,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当天早些时候,环青赛业余组联赛开赛,2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骑行爱好者在第一赛段激烈角逐,提前点燃了赛事氛围。

今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更名为“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事自2002年创办以来,历经二十余载,已成为国内历史最久、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公路自行车标杆赛事。

在青海湖边骑行是很多骑行爱好者的心之所向,今年,环青赛系列赛事开启了“赛事转赛季”的新举措,以环青赛为引领,青海省将陆续推出中国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联赛青海站、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分站赛等系列赛事活动。

6月30日,青海湖南岸倒湖茶公路二郎剑至黑马河段正式通车,给骑行爱好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横风,我感觉自己也参加过环青赛了。”来自四川的李先生说。趁儿子放暑假,父子二人来到青海,体验了一把高原骑行。

此外,环青赛还开启了线上比赛。骑行爱好者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完成单次不少于5000米的骑行任务,即可视为完赛,可获得赛会官方提供的虚拟勋章和实物奖牌。

为活跃赛事氛围,环青赛沿线各地区组织了丰富的文体旅活动,特色非遗项目纷纷登台亮相。

“印象最深的是剪纸,把比赛画面剪得活灵活现。”游客王先生说。在非遗传承人手中,一幅幅剪纸作品展现着赛道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还有你追我赶的运动员们。

皮影戏、高跷、社火表演……一场场文化盛宴丰富了人们的旅程。“这一趟来得值!”王先生说,他已在计划明年的行程。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4日 第 1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镇里有个“官方带娃”托管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