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中国—东盟合作树立“全球南方”联合自强重要范本

史忠俊    2025-03-31 11:06:02    人民日报

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多极化历史大势、实现“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重要范本,双方共同倡导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汇聚友好、包容、普惠、团结的正能量,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新内涵

 

近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新的抬头,给世界稳定和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冲击,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设定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充分反映了地区国家希望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在变局中谋新局的共同呼声。

论坛发布了《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再次显示亚洲经济体是稳定和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基石,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其中,中国和东盟的“双引擎”作用尤为明显。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携手拥抱时代机遇,聚焦共同发展,走出一条团结互助、合作共赢之路,切实惠及11国20多亿人民,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典范之一,为地区稳定与持久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稳健蓬勃发展的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更为深远的亚洲意义和全球影响。

中国和东盟人口总量约占全球1/4,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低迷,双方凝心聚力谋合作,以人为本促发展,对世界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与东盟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互补性不断增强,贸易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双方在投资、基建、能源等领域合作密切,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产业合作需求日益旺盛。东盟即将启动“204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致力于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将为地区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广阔机遇。中国东盟合作必将迸发出更大发展动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

面对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中国和东盟坚持区域一体化势头,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等宏观规划的战略对接,持续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发展成果。在双方领导人战略引领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于去年实质性结束升级谈判并有望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实施带来的巨大红利正在进一步释放。这些都将有效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加速各要素流通,推动价值链整合,为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多是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近立场,已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双方均主张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致力于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繁荣。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多极化历史大势、实现“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重要范本,双方共同倡导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汇聚友好、包容、普惠、团结的正能量,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新内涵。

(作者为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31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