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解决急难愁盼不能“撒胡椒面”

潘令麒    2025-11-06 08:58:37    人民日报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民生工作中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既导致资源浪费,又难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反对大而化之、撒胡椒面,坚决反对搞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实事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并不意味着要“撒胡椒面”。“撒胡椒面”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是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延误问题解决。现实中,“撒胡椒面”或表现为“雨露均沾”式的平均主义,忽视差异化需求,导致有限的资源被简单平摊;或表现为“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投入,缺乏精准识别和有效靶向,造成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并存;或表现为“一投了之”的懒政思维,重资金项目下达、轻后续管理服务和效果评估,导致投入不少、动静不小,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却没有同步增强,甚至可能滋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精准是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找准问题的症结、明确发力的方向,实现民生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最佳匹配,就像治病救人需先精准号脉,再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比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党实施精准扶贫方略,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具体制定帮扶措施,避免了“大水漫灌”,实现了“精准滴灌”。又如,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过程中,各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刷墙铺路,而是针对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差异化需求,有的侧重加装电梯,有的侧重增建车位,有的侧重通过适老化改造提升居住品质等。这些实践充分说明,只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

精准的前提是知情。在民生诉求日益多样、民生问题日趋复杂的今天,民生工作“面”更广、“点”更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沉到基层,才能摸清“真需求”。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走进社区村落、深入厂矿企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既要关注“大多数”,也要关心“极少数”;既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通过扎实调研,真正搞清楚群众急在哪里、难在何处、愁为何事、盼为何解,为精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多做“解剖麻雀”式的典型分析,通过深入剖析个别案例,发现共性问题,把握深层规律,为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精准施策,核心在于处理好“普惠”与“特惠”、“量力”与“尽力”的关系。一方面,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方向,筑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特定领域短板,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倾斜的政策措施,实现“特惠”与“普惠”的有机结合。同时,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避免吊高胃口、不可持续;又要尽力而为,集中力量抓好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对于共性需求,要善于从体制机制层面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对于个性化难题,要探索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提供定制化服务。

解决急难愁盼不能“撒胡椒面”,而要用心用情、精准施策。既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持续促进宝贵的民生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6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下一篇:绘就亚太地区合作新篇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