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改文风”不只是“改文字”

毕文俊 朱瑛辉    2025-11-19 06:58:44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文风是作风的重要表现,在改进作风中改进文风,以改进文风引领和推动作风改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说起“改文风”,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改文字”,比如,有人讲改文风就是写文章不搞穿靴戴帽、摒弃空话套话;也有人说,文字要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做到表述干净、表意明白;还有人说,要把文章篇幅改短、把文句内容改实、把文字表达改新……这些说法都与改文风“短、实、新”的要求相关,但尚未触及文风问题的实质和要害。

文风问题本质上是作风问题。文章为写而写、文件为发而发,没有实质内容、不解决实际问题,究其根源,是形式主义作风衍生出的形式主义文风。改文风不触及改作风,即便将文字“反复推敲”、将文稿“千锤百炼”,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改文风之所以成了老大难问题,根子往往就出在只盯文风不抓作风,把“改文风”狭隘地等同于“改文字”。

改文风,不能仅仅停留在“改文字”“改文稿”层面,必须改之于心、改之于行,以作风之变推动文风之新。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有的同志习惯于“闷”在办公室当“文抄公”“剪刀手”,写文章、写材料东拼西凑、拾人牙慧,这样怎能写出言之有物、文风鲜活的文章呢?还有的同志总是把“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颠倒过来,写文章、写材料经常是调查研究一两天、闭门造车十几天,这样写出的文章材料,虽然文字看上去精雕细琢,但内容读起来只能是凌空蹈虚。只有坚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把基层走遍、把民情吃透、把问题摸准,才能掌握真情实况、产生真情实感、得出真材实料,进而写出事业所需、群众爱读的好文章。

改进文风,重在推动机关转变作风。干部个体的作风和文风,很大程度上会受单位的工作生态影响。营造有利于转作风改文风的政治生态、工作氛围,要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机关单位工作运行机制、开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来一次大起底、大整改,切实把精文简会减负、大兴调查研究、联系服务群众等作风要求落到实处,实打实解决文字“空卷”、文章“通胀”、文件“空转”问题。

优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作表率,一方面,要带头多搞调查研究,多些亲自动笔,多讲实话实情。另一方面,鲜明树立用实干实绩实效说话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部既当“笔杆子”、又当实干家,培养更多能干、能写、能讲的复合型干部,推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良好氛围。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 第 0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下一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