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绿色智能融合发展

任育之    2025-11-20 08:46:56    人民日报

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立足化石能源,特征是能源集中生产、向用户侧单向输送,包括大型电厂、输配电网、油气管道等。随着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变革和新技术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在系统形态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发生新变化。一批具有绿色、智能、融合等新特征的能源基础设施加速涌现,共同构成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局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全环节全链条向新、向绿、向智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在传输侧,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技术显著提升“西电东送”绿色化和灵活性水平,清洁电量在全国跨省区输送电量中的占比约六成。探索建设绿色氢氨醇等新介质输送网络,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地区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在存储侧,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和中小型抽水蓄能多元发展、协调配合;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占全球比重超四成。在用户侧,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深入推进。集成电、气、热、氢等多种能源的综合能源站快速发展,绿电直连等新模式加速涌现。

“十五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力争到“十五五”末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坚持风光水核多能并举,提高非化石能源供给能力。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建设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智能发展,拓展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能源”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化调度体系。加快煤矿、电厂、油气田等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数智化转型。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模式新业态。

推动融合发展,统筹“西电西用”与“西电东送”,加强新能源开发和用能产业集成融合发展,引导产业向清洁能源富集区域合理布局。加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一体开发、融合发展,推动电力、热力、氢能系统等实现多能互补、灵活互济。推动能源与工业、建筑、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零碳工厂和园区。

(作者为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本报记者丁怡婷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0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党员学习教育要用好“三心”
下一篇:日本不能再次滑向战争深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