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寻找抗联路上的诗篇

本刊记者 何娟    2025-11-10 17:22:14    《人民周刊》

编者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刊编发专题报道,通过原创专访和抗战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抗战历史,传达和平之声,呈现中华儿女在伟大抗战精神激励下,于民族复兴征程中勇毅前行的动人篇章。

 

山川绵延不绝,林海起伏层叠。大自然赋予本溪丰饶与壮美,岁月的长河也在此时激荡历史的回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末,由辽宁省作家协会和中共本溪市委共同主办、本溪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寻找抗联路上的诗篇”辽宁诗歌周在本溪市举行。国内文学名家叶延滨、杨克、臧棣、宗仁发、刘立云、郭晓晔、曹宇翔、林雪等及省内20余位诗人重走抗联路,实地感受抗联精神。

 

图为辽宁省本溪市老边沟抗联遗址纪念雕塑。本刊记者  冯旭东摄

 

英雄复活诗行中

“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啊?他们就这样,从容赴远方……”墨舞烽烟写抗联,童声清脆唱红歌,在“溪山浩气 诗咏忠魂”辽宁诗歌周本溪抗联诗会现场,杨靖宇、赵一曼、邓铁梅等抗日爱国将领的影像,以及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本溪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在电子屏幕上渐次亮起,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汇成火热的赤色浪潮。光影交织,将全场观众带入久远而深沉的回忆。

《纪念碑》《等你的婚被》《一把穿越尘埃的马刀》等一批诗歌,以舞蹈、舞台剧、朗诵等形式激情上演,将抗联事迹转化为文艺作品,讲述红色故事,构建英雄群像。“刀化英雄,英雄是刀,历史忘不了,是谁戳破了血色太阳,谁让东洋刀,退出历史舞台……”在随后举行的诗歌座谈会上,原辽宁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92师副师长、诗人东来讲述了创作《一把穿越尘埃的马刀》的幕后故事。出身军人家庭的他,以笔为剑,以心燃灯,让英雄在字里行间重生,“历史是一面镜子,即便打碎了,也会变成千百只眼睛”。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东北全境沦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民众组建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序幕。“起来,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家园被毁,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留着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沈阳市作协主席李轻松分享《义勇军进行曲》等多首军歌的诞生背景,系统梳理其创作音乐剧《国之歌》的灵感来源。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让更多观众了解国歌从战火中诞生的悲壮历程,知晓它为何能成为团结民众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时代强音。

创作不是歌颂完美的神,而是书写鲜活的人。鞍山市作协主席苏兰朵提出,英雄叙事要触及人性深处。“杨靖宇遇害期间正逢过年,他会不会想家?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感到孤独……他是人不是神,正是克服了普通人的弱点,才能成为大英雄。”她认为,书写英雄的柔情、脆弱与孤独,可以建构更完整、更真实、更伟大的英雄形象。

烽火岁月中,抗联将领们提笔为枪,展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杨靖宇的诗歌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尽显豪情壮志;李兆麟的《露营之歌》文字凝练,朗朗上口;赵一曼的家书深情感人,催人泪下……抚顺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杜玉祥在总结抗联将领的文学成就时指出,革命先烈留下的诗文作品是不朽的精神财富,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与耻辱、传承英雄烈士的文化遗产,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参观抗联陈列馆和诗歌晚会,让我深深感受到四个词的力量:骨气、志气、豪气、勇气。现在看看我们的诗歌,技巧可能很精巧,却常常感觉少了这股精神力量。”座谈会主持人、《深圳诗歌》执行主编李犁认为,“抗联精神在当代诗歌中的传承”这个提法发人深省,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抗联战士这雄浑的“四气”,正是今天的诗歌最需要挺直的脊梁和最该点燃的信念。对此,与会人士一致认为,要以新的笔触与传播方式,让抗联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把这融入血脉的骨气、志气、豪气、勇气注入笔端,让抗联那滚烫的灵魂在诗行中复活、奔流,成为照亮时代的精神火炬。

 

图为“溪山浩气  诗咏忠魂”辽宁诗歌周本溪抗联诗会现场。本刊记者  何娟摄

 

山河铭记忠烈魂

盛夏时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南营坊村老边沟绿意葱茏。树叶织成遮天穹顶,山泉喷涌、溪流奔腾。80多年前,这片生机勃发的原始次生林,是本地居民避难及储粮的天然屏障,也是抗联将士埋伏与杀敌的战场。

1937年冬天,杨靖宇指挥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和第一师及十三独立师在老边沟设下埋伏,与日伪治安军展开连环作战。在抗联将士的眼里,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是保家卫国的武器。他们曾以藤蔓牵引数十棵巨树、裹挟巨石悬于陡坡,截断敌军退路;曾将百年椴树掏空,打造“树洞病房”,救治多名伤员。“老边沟物产富饶,但为了避免给日军留下线索,战士们轻易也不采摘野菜、野果、草根、树皮充饥,缺衣少食是常态。冬天的环境更为恶劣,每一天都要突破生存的极限。”老边沟景区解说员强调,抗战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环境最艰苦、最残酷。

抗联名将李兆麟用桦树皮蘸炭灰写下的《露营之歌》,细致刻画了东北抗联面临的艰苦环境:夏季是“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冬天则“朔风怒号,大雪飞扬”“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80多年后的今天,每一轮山风,都能唤起林海的汹涌澎湃,似铁血洪涛、英烈如潮。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老边沟景区矗立的东北抗日联军雕像和战斗遗址纪念碑前,诗人们重温入党誓词,山河为证,誓言永存。

踏遍青山忆忠魂,一步一景,老边沟的每处风景都是历史的教科书。古树用年轮刻录英雄的史诗,每一丝生机都延续着英雄的呼吸。时移世易,战区变景区。昔日烽火之下,风景美如画,游客不仅能欣赏大好河山,还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抗联精神。

崇尚英雄,拥军爱军,成为东北人民的崇高信仰。白山黑水间,军民鱼水情。每一处纪念馆、抗联遗址,都镶嵌着抗日将士的群体浮雕,他们手挽手、肩并肩,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群英书写抗日史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东北军第7旅第620团部分官兵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之后,《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发表,正式揭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其中,中共满洲省委在1931年9月19日发出的《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是世界历史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

“棉花套子能充饥,天做房子地坐炕,森林是家乡,火堆就是我的亲爹娘……”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声中,诗人们脚踏辽东地区特有的青石板,拾级而上,走过14级台阶,参观以“林海雪原 抗联英雄”为主题的纪念展,重温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斗争历史。在这座国内东北抗联史实题材规模最大、内容最广、史料最全的综合性陈列馆,诗人们向抗联英烈敬献花篮,致以崇高的敬意。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向中国东北发起了全面进攻,任意抓捕、监禁、残害、屠杀东北军民,大肆掠夺东北的煤炭、钢铁、木材、粮食等资源。杨靖宇、赵尚志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慷慨赴国难,凝聚起东北抗联的第一团火种。陈列馆中,本溪艺术家用当地独有的木刻板画,呈现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分别召开义勇军首领联合会议的场景。这三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南满、北满、吉东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抗联将士西征的图谱上,“八女投江”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杨靖宇的马刀、赵一曼的遗书、邓铁梅牺牲时的血衣、苗可秀狱中的脚镣等革命文物,正是历史无声的明证。此外,抗联将士破旧不堪的棉衣、草鞋,对比日寇做工精良的军装、皮鞋,分门别类陈列在玻璃展柜,两种悬殊力量交织碰撞,震撼人心。在日寇残杀中国军民的照片墙前,诗人们久久驻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25年7月22日,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参访团队驻足瞻仰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浮雕墙,齐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伍联合东边道14县抗日代表在桓仁举行誓师大会,激发了爱国进步作家田汉的创作激情和灵感,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此诞生,本溪桓仁因此被誉为“国歌唱起的地方”。

丛林莽莽,江水滔滔,“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万众一心,用血肉铸长城,化作鼓舞人心、坚持抗战的伟大精神力量!

 

(《人民周刊》2025年第1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7期

上一篇:家国情怀可触 大爱精神永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