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宋美珍团队10余年开展棉花研究

“像棉根一样深扎土地”

本报记者 喻思南    2025-09-10 08:58:35    人民日报

 

新疆的棉花快丰收了。这段时间,宋美珍(见图左二,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供图)和团队马不停蹄走访棉农,调查不同棉花品种的收成情况。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矮密早”,即矮化植株高度、增加种植密度、促进早熟,这一植棉模式发挥了棉花的群体优势,适宜在水资源紧张、蒸发量大的地区种植,曾经是新疆主要植棉模式。近些年,随着高产棉花品种应用,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提高,该模式在种植高产、优质棉花上的不足逐渐显现。

不足何在?“棉花密度过大、行距过窄,不仅机采不方便,棉田通风、透光性也不好,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提升。”研究棉花栽培近40年,宋美珍感受深切。经过摸索,她所在的棉花团队联合新疆当地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提出了“宽早优”植棉模式,其中,“宽”是行距拓宽;“早”是棉花早发早熟;“优”是原棉品质优良。

近年来,宋美珍团队又创新集成了一套“棉花高光效群体优势调控技术”,该技术通过优化棉株生长的空间环境,增加群体立体采光等方式,使棉花结铃空间增加30%以上,采净率超过95%。对比“矮密早”模式,虽然每亩株数少了1/3,但产量能提高10%以上,还有节水、管理简单等优势。

做给棉农看,带着棉农干。一膜种几行、啥时候该浇水、如何施肥……推广绿色节本、高光效植棉技术,宋美珍团队给示范户一一讲解。

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某团开始推广“宽早优”植棉模式。播种后不久,便遇到极端天气,出苗受了些影响,这让棉农老张忧心忡忡:“宋老师,苗这么少,产量怎能上得去?”

宋美珍坐在地头,扒开土层:“老张你看,棉苗根系多壮,抗逆性好着呢!”之后,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到田间观察长势,手把手指导田间管理。等到收获季,老张的棉田籽棉亩产511公斤,产量和品质都超出了预期。

种起来省心、省事,棉花品质好还能多赚钱,愿意采用“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棉农多了起来。打听到宋美珍在哪讲课,有的农户专程开车几个小时前来学习。一些示范户成了“宽早优”植棉好手,甚至吸引了周边县市农技人员前来“取经”。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加大科技援疆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加入宋美珍所在的高品质棉花创新团队。

“种好棉花,科学施肥很重要。”2022年,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董强来到新疆。围绕“提升棉花氮磷吸收效率”,他与同事潜心研究,筛选鉴定出一批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的棉花种质资源,找到了可显著提升氮素利用效率的路径。

2024年博士毕业后,王剑加入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投入新疆棉花极端温度灾害预警研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王剑说,这些成果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棉花适宜性种植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参考。

与王剑同年加入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张潇镭,则正在探索将传感器、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到棉花大田生产中。

“不深入一线,难以发现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想研究好棉花,就该像棉根一样深扎土地。”宋美珍说,新疆棉田一望无际,这是棉花科研工作者的“大舞台”。

来新疆3年多,董强体会到科研成果落地的成就感:“当棉农说我们的技术省了肥料,帮助他们种出了好棉花,那一刻,我感觉之前的付出都值得了。”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0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是党培养起来的战士,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
下一篇:永不止步的追“光”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