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四川达州市研发适配丘陵山区的智能农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身板农机,闯出大市场

四川日报记者 袁城霖    2025-10-09 08:53:45    人民日报

 

旋耕刀飞速旋转,“吃”进杂土、“吐”出细土……不到1米高的无人水旱旋耕机,灵活的小身板忙忙碌碌,在四川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农机中试基地大展身手。

该产业园位于达州市达川区。这段时间,多款无人驾驶新能源现代农机在这里进行了下线测试。

我国山地多,不少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农田、农艺与农机的适应性和匹配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让农机开上山坡、实现智能化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需求所在。

“七山一水两分田”,达州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但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四川第一。这是怎么做到的?

推进智能农机特别是轻巧农机的研发制造,成为改变的突破口。

2023年,达州启动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截至去年底,达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

轻巧农机怎么用?田坎上的测试亮本领。

“最大远程遥控距离300米,旱地、水田都适用。”当地一家智能控制技术公司总经理吴文斌操作遥控器,无人水旱旋耕机按照指令灵活地移动、耕地,还能在坡地实现360度原地转向。

不少村民前来围观,惊叹于农机的块头小,站在田坎上就能遥控操作。吴文斌介绍:“这款无人水旱旋耕机个头不到传统机型的1/3,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除了遥控操作,还能进行无人化作业……”

测试完毕后,他取下机身中的模块化电池,先后装入无人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中,实现“一电三用”。

令人眼前一亮的轻巧农机,研发过程可不简单。吴文斌及其团队投入智能电动农机研发已有3年多时间,闯过了紧凑与轻量化设计、共享电池生态系统构建等多个关卡,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在无人化作业模式中,农机怎么“走直线”?

“传统农机作业时,受机械传动、动态负载变化、车轮滑移等多重因素影响,行驶轨迹会逐渐偏离预定直线,在不平整的山地作业环境中,更难保证走直线。”吴文斌介绍,只有解决这个难题,才能满足精密播种、施肥、起垄等更高标准要求。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今年,该公司研发团队聚焦农机运行姿态感知灵敏性、运行轨迹纠偏执行力两大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成功研发智能纠偏系统,新一代智能农机能在泥泞、崎岖等地理条件下按预设线路稳定作业。

推进适配丘陵山区的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是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咬定的目标。启动建设以来,该产业园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研发中心,依托四川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和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为企业注入科创动能。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领域。

小身板的现代化农机,市场前景如何?达州市达川产业新区党工委书记向勇介绍,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国家主攻大型农机研发,在多品种、小批量的小型农机研发制造上动力不足。“对此,产业园加强补位研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相关产品除了在我国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份受到青睐,还出口到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向勇说。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9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解码贵州“村字号”
下一篇:保障黄淮地区秋粮抢收抢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