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一早,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三联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1300多亩的稻田里,一场“接地气”的技术培训正火热进行。
乡村科技特派员、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病虫害防治专家欧善生教授站在稻田里,指着稻株叶片向围拢过来的科技特派员和农户详细讲解:大家看,稻株上的这些黄褐色条斑,表明水稻有细菌性条斑病。台风后,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就会加重。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水稻生长,进而导致水稻品质、产量下降。
此次“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台风过境后,平南县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呈加重态势。10月4日,平南县“一县一团”的乡村科技特派员深入东华镇、安怀镇、平南街道等地村屯进行踏田调查,摸清病虫害底数。此次集中培训,特派员们同步启动水稻病虫害联防联控,专家们既讲“大战略”,也教“土办法”——从药剂配比到喷雾时机,从田间排水到天敌保护,手把手教农户破解防治难题。
“往年台风过后,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总让我们发愁,今年有特派员专家上门指导,我们的水稻有救了!”种粮大户廖柏奇笑得格外踏实。
这场技术培训,是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助农保丰收”活动的一个缩影。广西科技服务“一县一团”的乡村科技特派员始终锚定粮食生产,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指引,扎根田间地头,为粮食稳产“保驾护航”,他们的技术指导成了农户增收的“定心丸”。
从台风前的防灾预警,到灾后病虫害防控,广西农业农村部门构建了“专家统筹+特派团驻点+特派员包片”模式,指导各地提前编印《水稻病虫害防控手册》,发放给农户,组织了800余场田间指导,线上、线下解决良种推广、绿色种植等技术问题1005余个,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70项、攻克129项。
据悉,从2020年至2025年,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从2900余人稳步增长至4000多人,服务范围也从5000多个脱贫村拓展到1.3万个村(社区),实现科技人才资源在乡村的广泛覆盖与高效配置。自2022年中央选派科技特派团服务广西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来,广西参照中央模式选派自治区科技特派团服务24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统筹全区40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44个科技特派团和100个县级服务团,实现对广西所有乡镇和主要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从单点帮扶到全域覆盖,从应急指导到长效支撑,既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更树立了科技服务农业的样板,让“科技助农”真正深入田间地头。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