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让群众不再“守着青山饿肚子”

重庆市政府参事  曹清尧代表    2025-03-11 11:52:55    人民日报

我与长江结缘很早。上个世纪90年代,我看到长江两岸“晴天一身灰,雨天半江泥”的困境,开始思考水土流失问题。后来,我调到重庆工作,便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实践。去年夏天,我第五次去巫山县下庄村,和乡亲们蹲在栽种5年的柑橘旁算账:每亩石漠化土地治理成本约3000元,现在每亩收益超过万元。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治山治水应该与富民兴业同频共振。

如何同频共振?既要算清生态账,摸准石漠化治理从面积管控向质量提升转型的脉搏;更要算好民生账,破解“守着青山饿肚子”的悖论。

这次参会,我提交了《把长江流域石漠化治理和监测纳入“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这些年,看着长江两岸山头由“癞子头”变为“如瀑青丝”,我体会到,石漠化治理不能仅停留在“变绿”,要持续巩固成果,不断提高植被质量,还要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通过监测评估强化考核。

既要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更要让两岸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那些山坡上的绿意、河畔的笑声、田间的期盼,都在鞭策我继续努力。

(本报记者刘新吾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9日 第 11 版)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教育引导好“平视世界的一代”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