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本报记者 赵展慧 葛孟超 屈信明    2025-11-04 08:00:00    人民日报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从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再到2024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明确金融强国是什么、怎么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不断丰富完善。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

建设金融强国,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构建,将金融惠民的底色擦得更亮。

“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

2023年夏天,严重洪涝灾害侵袭京津冀和东北。

在黑龙江尚志市龙王庙村,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保险理赔,政策能及时到位吧?”

在河北涿州市万全庄村,村民付俊热情地把总书记迎进新居。受灾后,付俊很快就收到农房保险理赔款,“党的政策好”。

2025年7月,华东、华北、东北等地遭遇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用好救灾资金,加快恢复重建;加强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支持和保险理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金融不断加力,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始终关注。

“党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20年3月,在浙江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群峰深受鼓舞。彼时,不少中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在金融机构及时有力的授信支持下,臻至模具保住了订单。

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优化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设立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广大小微企业更快更多地得到金融“活水”的支持。“十四五”时期,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乡村,是金融体系的薄弱领域。“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金融的重视一以贯之。

有了光大银行“阳光蔗农贷”的支持,广西来宾市更多蔗农种植不愁资金。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来宾市考察调研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两年来,普惠金融加力支持“甜蜜事业”。

“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一些地方搞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受到农民欢迎,这是个方向,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金融行业深耕山乡“沃土”,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十四五”以来,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达14.6%。

“让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进入新发展阶段,让金融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念兹在兹。

养老理财产品快速增长,对新型消费信贷支持更加有力,面向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不断提质扩面……金融创新以人为本、更有温度,提收入、强保障、促消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4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升亩均效益,看当下更看未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下一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