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肖家鑫    2025-07-11 08:33:11    人民日报

正值暑期旅游季,不少游客来到山东省曲阜市。除了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尼山也进入不少人的视野。

为什么是尼山?一方面,当地风景秀美,山脉蜿蜒连绵,圣水湖碧波荡漾,尼山圣境恢宏壮丽。另一方面,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地点。

观看《金声玉振》表演,与孔子跨时空“对话”;漫步鲁源村,体验文旅休闲与乡村民俗……如今尼山脚下,各种配套的系列文化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感受文明互鉴,是尼山的另一大亮点。“尼山儒学对话会”是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

“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叉口,从尼山出发,尝试用文明对话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意义深远。”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说。

历经十五载,以开放、包容之姿创设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全球文明交流的平台,也成为山东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在山东,儒家文化以各种形式绵延传承,千百年来弦歌不辍。“在孔子诞生地开展文明对话,可谓沟通古今、联通中外,让我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对话中,更好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说。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为孔子故里,山东持续深入挖掘儒家文化:2024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闭幕式上,山东省宣布启动“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项目自启动以来,驻研工作进展顺利,成效逐步显现;2023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正式发布。

近年来,山东做好文化资源活化转化文章,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举办“黄河大集”、乡村文化旅游节、“四季村晚”、“群众演  群众看”小戏小剧创作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青岛东方影都成为重要的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

从历史文化遗产到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今日之尼山,就像文化磁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周刊》入选“2025 BIBF精品期刊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