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公铁水空”大交通网络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嘉兴秀洲打造临空经济“大枢纽”

赵晨、苏亚、孙秀娟    2025-01-17 17:12:49    嘉兴日报

1月15日,嘉兴机场首次亮灯,属于嘉兴人的“航空梦”正在照进现实。而就在2024年12月底,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盛泽站正式启用,“嘉兴多一个高铁站”的梦想成为现实。同样道理,随着2025年嘉兴机场飞机的起飞,“吴江多一个航空港”的美好愿景也将成为现实。

如何将嘉兴机场和盛泽高铁站有效连接?2023年底,规划建设苏州盛泽高铁站至嘉兴机场快速通道的设想引起了嘉兴秀洲区和江苏吴江区两地的广泛关注,机场大道应运而生。一年时间,机场大道两端完成变更审批,正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与城区内环高架构建快速化通道,实现秀洲、吴江两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有无、共建共享。

以机场命名,这条“路”正向着天际延伸,全力打造属于秀洲的“天空之城”,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根据规划,机场大道南通嘉兴机场,北联盛泽高铁站,全长28.7公里,其中嘉兴段长约15.7公里,总投资约47亿元。通过西二环路、南二环路、江城大道等干线,将实现航空枢纽(嘉兴机场)和铁路枢纽(吴江盛泽高铁站)的快速连通,建成后将成为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交通工程。

有大交通才有大发展。在1月初召开的秀洲区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秀洲提出:2025年,要坚持全域临空,推动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实现大突破。聚力大干交通,秀洲将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大枢纽”,以“2025年7月飞机起飞”为目标,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而嘉兴机场多式联运规划也于近日出炉,围绕把嘉兴机场区域建设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样板+现代多式联运典范”的总体目标,实现空地联运、空铁联运、空水联运、低空联运四种多式组织模式。

何为“公铁水空”联运枢纽?通俗地说,就是建设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维立体交通体系,通过不同方式的衔接与整合,实现高效、灵活的物流运输。

“秀洲在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上具有天然优势。”秀洲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高峰介绍,秀洲区地处长三角中心,沪杭高铁将秀洲与上海、杭州的时间距离缩短至20分钟,嘉兴机场即将建成,秀洲正全域临空蓄势起飞。4条高速公路、7个高速出入口和规划中的常台高速秀湖出入口,可实现1小时到达虹桥、萧山等国际机场,同时拥有杭平申线、湖嘉申线、京杭运河3条千吨级航道,公路密度、航道密度均居浙江省前列。

坚持把嘉兴机场作为最强动力源,2025年,秀洲区将围绕全域临空建设,加速畅通货运国省道外环,谋划建设212省道,串联524国道一期等主干线路;全力连通客运快速路内环,加快建设524国道二期、桐乡大道射线,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机场大道项目;有效优化循环,加快建设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乍嘉苏地面道路、302省道(524国道至嘉海公路)、212省道(东方路至07省道)等主干道路和新塍大道跨杭州塘大桥、庙头村桥、茶园路大桥等跨区域桥梁,争取南虹公建码头完工投入使用。

强枢纽、建网络、畅循环……眼下,秀洲正通过枢纽要素的集聚作用,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并延伸产业链,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向着“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力进发。

作为秀洲区前期速度最快、投资最大和争取国家资金最多的交通项目,连日来,524国道二期各个标段不断演绎“速度与激情”。二标段,又迎来一个重要节点,钢箱梁混凝土完成浇筑;三标段,桩基完成,后续工作加快推进。

历时两年多,通过日夜奋战,攻克稳评、环评、文保等难关,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于2024年9月实现开工,这是秀洲大干交通、推进项目建设的又一大手笔。为推动城市“西进”、重心“西移”,秀洲区以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为抓手,对城市段采取高架形式抬升改造,破解城市发展割裂格局,打通城市东部和西部,推动嘉兴国家高新区(高照街道)、新塍镇深度融合。

没有交通的大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大跨越。改变交通就是改变秀洲的发展格局、改变秀洲的发展时空、改变秀洲的发展条件、改变秀洲的发展未来。随着临空经济“大枢纽”的加快推进建设,“公铁水空”多向发力的大交通网络正与秀洲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州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下一篇:青城公交社1月22日起免费开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