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来考古博物馆重点看什么

陆文宝    2025-10-04 08:18:34    人民日报

考古博物馆和我们常去的遗址类博物馆,到底有何不同?如果说,遗址类博物馆就像一本“历史成果图鉴”,向我们展示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彩成果;那么,考古博物馆则更像一部文物“侦探手记”,它不只展示文物,还会把考古学家如何发现、研究这些文物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背后的探索逻辑。

例如,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打破了传统时间轴线展览的模式,用“考古学视角”串联起遗址现场和博物馆展陈,从第一步的考古发掘到最后的成果解读,完整还原了考古工作的全链条。在这里,观众能够沉浸式了解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揭开历史谜团。

那么,参观考古博物馆可以重点看些什么呢?

首先,多关注考古技术与工具,这些都是考古工作的“秘密武器”。通过它们,你将认识到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是靠“猜”,而是用科学工具和方法,从土壤、地层、器物中一点点提取历史信息。

其次,要留意文物出土时的原始状态。比如,不同种类玉器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它们能还原先民的生活场景,传递器物承载的礼仪信息。

再者,深入了解考古研究的成果。一件文物距今有多少年?当时是用什么技术制作的?它所属的文化与周边文化有什么联系?这些关于年代测定、工艺分析、文化解读的成果,能让我们透过文物,感知历史深处的温度与厚度。

想让考古博物馆之旅更有收获?不妨牢记这3点“别错过”。

别错过相关考古遗址的背景知识和基本文物介绍。有了对参观对象的基本了解,再带着问题参观,会更容易找到共鸣。

别错过展馆里的多媒体互动设施。这些设施,有的能模拟考古发掘现场,有的能演示文物修复过程,亲身体验会让抽象的考古知识变得鲜活。

别错过专业导览或讲座。专业人士的讲解能带你看懂展品背后的故事,让参观更有深度。

考古博物馆就像一扇通往历史现场的大门,它不只是告诉我们“过去有什么”,更会梳理“我们如何知道过去”。当置身考古博物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就由此开启,跟着考古的逻辑,去实现一次别开生面的历史探索吧!

(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首席专家,本报记者刘军国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4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车轮上流淌的文化之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