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也谈周根宝艺术现象的时代意义

沈文忠    2025-07-07 15:35:26   

近期,八旬名家周根宝先生的戏剧人物小品展在上海百年老店朵云轩举办。周根宝的艺术生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从上海美专的求学到赴纽约艺术探索,他始终站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一、从上海走向世界:周根宝与他的同学们引领当代美术发展

周根宝的艺术之路,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密不可分。1961年,他考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班,与陈逸飞、王劼音等日后蜚声国际的艺术家同窗共学。当时的上海美专,汇聚了俞云阶、吴大羽、周碧初、程十发等一批大师,他们既传授西方油画技法,又坚守中国传统笔墨精神,为周根宝这一代艺术家奠定了深厚的艺术根基。  

周根宝和他的同学们,如陈逸飞等,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东方美学融入全球艺术语境。周根宝20世纪90年代移居美国后,深入研习西方现代艺术,从毕加索、米罗、康定斯基等大师的作品中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音韵主义”风格。他的艺术历程,正是海派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周根宝艺术的三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对话

周根宝的艺术成就,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三个“完美融合”:  

1.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的融合

他自幼浸润于戏曲文化,母亲是戏迷,童年时便痴迷于“小热昏”、绍兴戏、京剧等民间艺术。20世纪80年代,他担任记者期间长期深入戏曲舞台,以速写捕捉动态瞬间,最终将戏曲的动态韵律、脸谱服饰、角色性格融入水墨创作。他的《野猪林》《西厢记》等作品,不仅再现舞台场景,更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赋予戏曲人物新的生命力。

2.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西方艺术的融合

旅美期间,他深入研究西方现当代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形式,将中国传统线条的“骨法用笔”与西方现代构成相结合。著名油画家、美术评论家夏葆元曾评价,他的作品“既有东方‘气韵生动’的穿透力,又具备德·库宁式的爆发力与康定斯基的音乐性”。这种跨文化的艺术实践,使周根宝的戏曲人物画超越了舞台局限,呈现出时空交错的现代感。

 

 

3.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

他的《西厢记画珍》系列,既参考唐代壁画、敦煌重彩,又融入明代陈老莲的线描风格,同时以当代视角重构古典叙事。他笔下的崔莺莺、红娘,服饰源自永泰公主墓壁画,神态却更具现代审美意趣。这种“古意今释”的创作方式,使传统题材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为上海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文艺作品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