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园之境(谈艺录)

王明明    2025-09-28 08:23:12    人民日报

图为王明明中国画《秋山明净而如妆》。
 

退休之后我开始画百开人物册页,随后创作了园林题材作品,如今这批作品以“集虚寻境”为展览主题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展出。我习惯于一段时间按照一个主题,集中创作一个类型作品。我很早就选择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创作齐头并进,三四十年间举办过花鸟、山水、人物的专题展,包括手卷专题展。园林题材的集中创作,是我对中国画的阶段性再认识,也是我新的人生阶段的绘画体验。作为艺术家,沉浸在绘画中的惬意难以言表。

园林绘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题材。创作这批作品的过程中,我搜集、学习、研究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资料,包括经典的美学论述。一些园林研究方面的大家关于中国绘画和中国园林之间的美学关系探讨,对我启发很大。明代计成《园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陈从周先生提倡园林美学的“诗情画意”,宗白华先生则有“飞动之美”“空间美感”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营造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创作这批作品的思想源泉。创作中,我从形而上的美学层面出发,坚持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意境为主导的精神内核,力求使作品与园林实景产生距离,充满传统审美意蕴。

此次展览名称“集虚寻境”,取自庄子“唯道集虚”的哲学理念。在我看来,对于“虚”的探寻是意境表达的必经之路。首先,我认识到绘画造型的“实”与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虚”是背道而驰的,比如在描绘结构复杂的园林叠石时,只有借助笔墨的表现力才能在造型上达成虚实相生的效果。其次,有一部分园林题材作品并非描绘实景,《四时园境》展现的便是我心中的春夏秋冬、梅兰竹菊、雨雪风霜,虚境远远比实景更能传递艺术的魅力。再者,这批作品我十分注重画面整体的协调,着意淡化黑白关系的强对比,同时强调线的运用,突出淡墨在整个画面中的微妙变化,追求山水画深远意境的表达,表现出画面中的空气感,淡墨所营造出的“虚”成为意境的重要表达。

历时4年,我完成100多幅园林题材作品。用欧阳修《鉴画》中的8个字“萧条淡泊,闲和严静”去概括,我在画文人园林时想要体现“萧条淡泊”,绘制皇家园林时就要体现“闲和严静”,以此呈现二者不同的气象。创作中,抓住文人园林和皇家园林不同气质的表达很重要。欧阳修认为立意闲适宁静、意境深远的作品是最难画的,因为这种心境和意境是难以通过绘画直观展现的,需通过含蓄的手法表现深层精神境界。《满园诗境入画屏》以谐趣园为对象,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化为具有历史积淀的红色立柱,画面大部分用淡墨呈现湖面、枯荷、远景中的亭台榭宇和树石茂林,远景所表现的意境将皇家园林固有的庙堂之高带入雅逸清新、闲和严静的气象中。相较而言,《雪映雅堂》从留园五峰仙馆内望向雪景中的叠石,纯墨色立柱与淡墨表现的叠石形成室内外的空间对比,叠石上笔墨中的线质,虚化了叠石的结构与造型,但又着意体现了笔墨细节,营造出文人园林意蕴深远与萧条淡泊的气质。

每个时代的作品都富含时代特色,是否跟传统意蕴相通很重要。中国画创作不能另起炉灶,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有迹可循又自成体系。我的方法不是临摹,是“读”是“悟”,是通过经典作品与古人交流,更是学习、选择、取舍、放弃的过程,我希望与传统文化意蕴相通的中国画作品是正向的、美好的,是能够承上启下的。

(作者为北京画院原院长)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8日 第 0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传承创新中擦亮“吴桥杂技”品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