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记者从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发布会上获悉,目前,青海枸杞种植面积近70万亩,其中有机枸杞基地面积20万亩,年综合产值达50亿元左右,带动20万群众致富增收。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市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应用服务推广试点,已累计建成1950个“互联网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处于西部地区前列。
2022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首次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评选活动。近日,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等程序,从190余个参评案例中推选出了23个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和17个致富能手。
今年以来,内乡县人民法院积极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联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打造“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便民调解模式,实现诉讼“零成本”,真正实现为诉讼“瘦身”、为企业“减负”。
近年来,白土岗镇依托地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片区联动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了“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推动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为助推清洁城市美化家园“1050”专项攻坚行动,进一步改善和美化辖区市容环境,南阳市卧龙区梅溪街道强力推进市政设施美颜行动,通过修葺道牙、人行道板、清洗城市家具以及城市环卫设施,让街道净起来,环境“靓”起来,群众乐起来。
近年来,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不断探索推广“一约四会”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载体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月9日,城阳区上马大集焕装开幕仪式正式启动。本次重装开市活动以“上马大集 大吉大利”为口号,举办了热闹的柳腔等惠民演出,引入了上马剪纸、上马周氏花饽饽等当地特色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力求为群众展现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潮流集会。
近年来,江西南城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紧紧抓住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引导技能人才怀“匠心”,用“匠技”,做“匠人”,着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让更多“大国工匠”喷涌而出。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近日举行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暨荒漠化石漠化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2023年1月3日,作为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之一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二期项目,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开工建设。四川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选址落户眉山并于2022年12月19日揭牌开诊后,建设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当前,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疫情还在持续。到底该如何认识这轮疫情以及接下来的形势?人们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该如何治疗?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院院长、原赴武汉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叶永安,请他解疑释惑。
作为黄河源头所在的重要生态安全地区,青海约九成国土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沙洲点点,水流灵动,鱼虾成群,茅草茂盛——这条广东深圳与东莞的界河,因其美景得名“茅洲河”。如今在茅洲河里龙舟竞渡、赛艇争流的人们清楚地记得,这里曾经河水“黑如墨、臭如粪”,一度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治理任务最紧迫的河流。
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消息,云南日前启动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采取稳岗位、快输出、增收入等举措,在稳定和扩大转移就业规模的前提下,分“稳、转、补”三阶段,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要基本形成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办事标准,让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