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最高检获悉,今年4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部署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最高检发布这批典型案例,既是落实专项行动部署、深入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向全社会尤其是老年人警示养老诈骗犯罪手段、普及识别防范养老诈骗知识的重要方式。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傅小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监委监察调查。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诈骗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杨某系该公司业务总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12万元;责令被告人杨某与其他同案犯共同退赔各被害人损失320.8万元;责令被告人杨某退赔被害人郝某2万元。
近日,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一起案件,被告人周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31万元。被告人童某某、彭某某、谭某、王某等人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三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至2万元不等的罚金。责令周某某等人退赔受害人损失。
苑林公司与农闲乐公司签订一份50万元的旅游休闲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苑林公司未经农闲乐公司同意,调高建材规格增加造价52万元。近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后认定,单方径行变更建材所增加造价不折价补偿。
近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尔古达哈、董若辉等12名被告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敲诈勒索,故意伤害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尔古达哈、董若辉、赵亿3人被判处死刑;郑超群、李翠红、王祥光3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唐精彪等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十五年不等刑罚。对尔古达哈等3人的死刑刑事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假借查看保单名义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盗窃案件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卢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31.75万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间,王某、马某、赵某、魏某4被告人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在禁渔区、禁渔期,偷用下网、下地笼等方式多次非法捕捞野生河鲈鱼、东方欧鳊等渔获物,出售涉案水产品价值达13万余元,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
为获取非法利益,在法庭上多次虚假陈述,导致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扰乱了诉讼秩序。近日,张某因虚假陈述、隐瞒事实,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被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法院罚款5万元。
一公司运营的网站未经许可转载他人文章,案涉文章中含有摄影作品,而后摄影作品作者诉至法院,要求该公司在报纸上向其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近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判决该公司赔偿摄影作者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800元,驳回要求赔礼道歉的诉请。
被告人何某使用多部手机变音扮演多个角色,营造出一方需要高价收购工艺品,另一方低价出售的假象,同时以货到付款方式瞄准大量老年人群体实施诈骗,诈骗金额达183万元。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维持一审的终审判决,被告人何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5万元,同时责令被告人退出赃款发还各被害人。
对困难群众开展司法救助是景宁县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的缩影。景宁是畲族自治县,立足这一县情,县检察院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普法教育等方面,不断创新司法服务工作,促进实现多元善治。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数字金融的不断创新,山东省金融纠纷案件日趋多元复杂,呈现网络化、数据化、批量化特点。为适应数字时代变革、促进智慧法院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山东高院立足构建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司法防线,以提升金融审判智能化水平与确保电子证据可信度为基本方向,结合本省司法需求、审判特点和智慧法院建设情况,研发了山东金融云庭智审平台。
近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打击整治涉养老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活动,全省三级法院同步联动,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在同一时间统一开展行动,在全省形成宣传合力,最大限度挤压不法分子的“行骗空间”。
2021年,辽宁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共审结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1277件,判处2687人,监禁刑判处率达83.7%。其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2件,判处被告人1222人,挽回经济损失7100余万元。
近日,广东省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生产、销售“毒大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朱某顺、严某芳夫妇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十年,并处罚金500万元和350万元,支付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十倍惩罚性赔偿金8700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暗刷流量”的行为,侵害了不特定市场竞争者和广大不特定网络用户的利益,最终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认定双方订立的“暗刷流量”合同无效,判决驳回常某的诉讼请求,并作出收缴常某、许某非法获利16130元、30743元的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