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在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蚕蛹业每年可带动3万人就业。“95后”女孩迟月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网上卖蚕蛹,一个蚕蛹季能售出150多吨。她带动全县近200户农户“割蚕蛹”,村民在冬季农闲时节人均增收2万元,“割蛹者”“蚕蛹温控师”“蚕蛹质检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冬日里,走进河南省潢川县卜塔集镇六里村,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种满的各种特色花木,村子池塘边的几棵水杉挺拔傲立,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又有丰富的花木资源,村民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花种草,通过花木产业发家致富的同时,让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六里村村民吴运刚说。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让庭院经济在乡村扎根、生长,让农民享受美丽宜人田园生活的同时,拥有更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冬日南国,暖阳高照。在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的大寨村,层层梯田环抱于山间,绿意掩映的山坡上,一座座吊脚楼错落分布其间。一条条石板小路上,不时有手提各种年货的村民走过。春节临近,村里的年味越发浓厚。
海拔2700米的小凉山上,连片的苹果林引人注目。“28号地块需要补充硼元素。”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新营盘乡“2700苹果种植基地”里,收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提示,工作人员按下开关,百米外的28号果园里,滴管开始喷洒配比好的肥料。
1月4日,走进河南方城县清河镇草场坡村,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为民办事窗口、图书阅览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志愿者服务站等一应俱全,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品牌为一体的棉花产业集群。同时,不断优化棉花产业布局,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棉花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果,550万余亩棉花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给农业带来了哪些改变?面对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新农人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对此,云南省富民县农业农村局日前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其间,参加培训的103名学员穿梭在云南多个乡村产业项目间,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考察等课程。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2年以来,青海将种业振兴作为粮食安全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保障,通过出台一系列发展现代种业的政策措施,启动建设一大批种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高原现代种业振兴工作加码提速。
日前,河南省制定《关于推进河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做好农业创新功能区梯队建设、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建设等作出具体部署。
2020年,作为四川省试点县之一,通江县探索基层供销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及村民稳定增收。日前,通江县创新“三社”融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案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