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四季度,我省持续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五大行动”,开展产业链招商和“5020”项目攻坚,保持强攻项目势头,全力招项目、引项目、落项目,以招商引资的实际成效为扩大投资、做强产业、促进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方案》指导地方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做大一批、做优一批、做强一批、育新一批的思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培育发展壮大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高质量构建龙江地方国有经济“4567”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地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
10月29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日出台的《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以系列举措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讲好辽宁红色故事,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夯实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基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10月25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自2019年以来,我省财政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立足财政职能,精准发力,全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0月24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2022年河北省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方案》,从城市国土空间监测的总体要求、资料收集与整理、监测技术、监测成果等8个方面对河北全域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快全省全域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
今年以来,天津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投资、谋发展,重大项目谋划量质齐升,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尤其是6月份以来,天津持续加力推进项目谋划,全市新增谋划储备项目共2583个,总投资1.86万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2023年度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参保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参保人当月参保,次月缴费。与往年相比,2023年个人缴费标准调整,财政补助标准也相应上调。
贵州水果产业发展合作模式经过3年实践,通过建立“农推系统+科研系统+教学系统”产学研合作推广模式,采取“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战队制突破”机制,创新构建“1个专班+1个树种+1个战队+3级技术服务”的“1113”高效协同推广模式,推动贵州水果产业跨越式发展。
为确保“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落到实处,今年下半年以来,四川省两次瞄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出台支持政策,盯住项目用地中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保障“拼经济”的土地“口粮”及时充足。
2022年,河南省将“扩大医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有21667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门诊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其中定点医疗机构2840家。
为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安徽省公安机关积极打造“指尖警务”新模式,利用微信群搭建“网上警民议事厅”,让民警与千家万户“云”端相连,全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去年,商务部等部门提出要打造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随后公示的两批试点地区名单中,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等7个城市榜上有名。距离全国首批试点名单公布已过去一年,江苏便民生活圈建设得怎么样?
通过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统筹,黑龙江省全力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保持20%增幅,今年达到16.4亿元。我省高科技企业数量2020年净增682家,同比增长54.56%;2021年净增806家,同比增长41.7%,连续两年增幅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在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中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日前,本溪市人民检察院推出的“枫帆法治自检系统”正式上线。这是辽宁省首个民营企业法治自检服务系统,该系统针对企业在劳动人事、公司治理、对外经营、财税、知识产权等方面常见的风险,以及不同类型行业经营管理存在的特殊风险,通过自助问答交互方式获取企业风险信息,自动分析生成风险清单、风险评估、风险预发提示、风险防控建议和行动指南,助力企业合规管理。
截至9月底,全省3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设立基层党组织419个,基层自治性组织405个,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基本管理单元全覆盖。222个“空心村”治理安置区中,23个设立新社区居委会,199个纳入当地管理,实现基层管理全覆盖。
《北京市扩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费奖励办法》以创新为核心,以奖励为主,侧重“奖优奖强”,不同于扶持资金和普惠性政策。该《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最终落脚点在于促消费,也正因此,奖励金额要按照实际的促消费效果即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的比例确定。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鼓励引导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意见》,要求2022至2023年,每个市县至少打造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村庄(行政村)5个,全省共打造示范村庄90个,庭院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突显。
到2025年,山东省将引导各地创建30个齐鲁旅游休闲名镇,50个乡村民宿集聚区,200个省级重点村,1000个景区化村庄,打造一批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形成乡村旅游品牌辨识度极高的消费新地标。到2035年,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低碳经济等战略,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擘画出“好客山东 美好乡村”新版图。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化解多方利益矛盾、保持企业生产稳定,近日,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建立“监察+仲裁+工会+法援”劳动者维权联动对接机制,11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全省劳动者维权联动对接工作。
从小切口入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稳步持续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便民停车行动、放心家政行动、文明菜市行动等10项暖民心行动。自安徽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一体推进,努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