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黄延敏    2017-12-25 16:15:06    人民周刊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将其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地位的论述,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对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基因。

习近平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和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上述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新厘定,更是我们深刻理解、透彻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最好注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作为党的十八大五年来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报告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上述表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关系的新概括,更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期许。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将“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上述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科学阐释,更是新时代对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要求。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报告同时将“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基础。

上述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的科学研判,更是对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用的新期待。  

综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导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践行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中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本成果为“北京高校学习研究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借鉴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 传统文化 中国

上一篇:用思想文化建设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实践活动
下一篇:从工业生产重镇到创意生活城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