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规划引领 多维度赋能城市商业

2021-06-08 15:05:21    中国商报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发展成效明显,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供给质量、治理能力和消费环境有待优化提升。近日,商务部召开全国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要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企业转型、提高供给品质等多项举措,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多措并举推进

发展城市商业对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城市流通效率、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扩大城市消费规模为目标,着力实施“城市商业提升行动”,争取用5年时间推动建立网点健全、主体多元、业态丰富、集约高效、商居和谐、规范有序的城市商业体系,满足城市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商务部表示,要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牵动作用,因地制宜做好城市商业规划,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为导向,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布局。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热潮,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成都、西安等在内的2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推动消费升级。分析人士认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将有助于扩大消费、促进出口,提升我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央地有关各方在城乡市场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商务部日前还透露,“十四五”时期将对县城、乡镇和村三级商业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引导城市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带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理念下乡,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业态转型加快

此次会议提出,要提高供给品质,着力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动业态差异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促进城市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企业转型,引导企业回归商业本质,加快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和连锁化发展,培育城市商业发展动能。

当前,受益于互联网产业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业态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开始向“文化+品牌”为主导的高质量层级发展。这其中,创意门店的涌现和精致化消费的兴起引人注目。事实上,创意门店展现的是新商业时代对于思维创新、艺术创新、空间创意、品牌创意、文化创意等多个面向与商品交易的结合。门店行业类别的细化代表着专业性的提升,在餐饮、休闲、娱乐、服饰等类别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类别,打造精致化消费是城市商业的多元化未来。

比如,“网红商店+排队长龙”对于丰富城市文化、拓展服务消费,进一步挖掘夜经济、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表示,“排长队”之所以在大中城市的消费业态中越来越普遍,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城市服务产业格局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很多本土品牌善于借助社交媒体制造话题与顾客交流,扩大影响力,这是本土品牌做大做强的必修课。也正是这种商业模式,带动这些店面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情况,反过来又成为这些企业的市场推广手段,为促进城市商业消费带来新动力。

不仅如此,社交体验与餐饮消费并重的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为城市消费转型提供了市场基础。专家建议,各地在城市规划、城建、交通上应该予以支持配合,为消费转型提供外部支撑。

 

高效流通未来可期

此次会议提出,要健全配送网络,发展共同配送,创新末端配送,不断提高网络化、集约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城市商业运行效率。要加强规范管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联动文化和旅游资源,以绿色流通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商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国的城市商业运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当前,实体商业和电商竞相转型,城市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存量递增,技术的升级和交易形态的创新不断丰富商业形态。人们的消费需求从满足基本生活的单一购物模式向体验、情感、社交等深层次模式递进,推动城市商业形成新发展趋势。

其中,传统实体店的转型升级逐渐形成规模,它们依靠互联网端智能营销平台形成转型阵地,对接线上与线下,各种资源不断融合碰撞,赋能实体店提升效益,构造城市实体商业的智能化营销圈。

新零售业务也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如盒马鲜生等已落户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客户群体优势明显。随着消费生态的升级,未来会产生更多的品牌,涉及更多的门类,发生更大范围的扩张。与此同时,智能技术赋能商业的程度不断加深。网络智能化营销跨入新阶段,智能化营销对商业的普及范围更广。

专家表示,5G时代移动互联网更加稳定高速,即时消费更为便捷,消费者可随时享受应用的购物服务。未来智慧商业发展将更加丰富,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店铺将越来越受关注,城市生活也将因此更加丰富多彩。(依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短期利率存走高压力 央行或加大逆回购力度
下一篇:土地出让收入划转改革用意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