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重磅政策频出 金融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2021-07-23 10:46:38    中国证券报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围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呈现有序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等重磅政策出台,更多全球金融要素资源将集聚,金融改革开放将向纵深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应统筹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金融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44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946家,外资银行总资产3.78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6家外资保险机构、117家代表处和1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71万亿元。

同时,外资在金融领域细分赛道频频落子。例如,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开业,该公司由日本上田八木短资株式会社独资设立,是国内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也是全国第六家、北京第二家货币经纪公司。

贝莱德日前已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正式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此外,贝莱德建信理财已于近期开业,成为第二家合资理财公司。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步入深水区,外资控股、外商独资的金融机构批设进入常态化阶段。金融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提升。在广度上,过去金融开放更聚焦于银行业保险业,现在包括货币经纪公司在内的各个金融细分领域都在持续开放;在深度上,出现了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

 

顶层设计谋划开放新蓝图

为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创新,今年以来重磅政策频出。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这意味着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发挥在汇集全球金融要素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全球配置人民币资产需求的逐步增加,将衍生出对人民币资产的风险管理、法治环境、人才供给等一系列诉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在此过程中,上海将成为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会更进一步凸显。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

前者要求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实现资源全球配置;后者强调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提升金融市场、机构和业务的国际化程度,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意见》中关于金融业的若干措施有助于弥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短板。

 

统筹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专家认为,在扩大金融开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统筹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

今年,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完善金融机构母子公司跨境往来规则。4月末,银保监会决定豁免外资法人银行对母行集团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比例要求,这将有助于外资银行发挥在特色业务领域与境外母行的跨境联动优势,在双向开放中更好发挥桥梁作用。

银保监会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增强开放监管能力,积极支持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稳步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应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作用,授权中央银行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和其他经济主管部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引,引导金融机构行为。把防控系统性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机制放在突出位置。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特点,提供有针对性指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关总署15项政策支持浦东引领区建设
下一篇:中部地区先行先试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