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北京大乘巷教师宿舍院:

一个自主垃圾分类23年的社区样本

2019-07-09 10:14:36    北京青年报

“这个小区的430户居民自觉坚持垃圾分类,至今已有整整23年了。”说起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带着“袖章”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赵文山说,最初小区的垃圾堆放在楼前,环境很差。1996年,大乘巷教师宿舍院成为北京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此后多年,小区居民一直没有间断“垃圾分类”。

坚持23年的垃圾分类

大乘巷教师宿舍院不大,仅有两栋楼房。走进小区,北青报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垃圾桶真多”,每隔五六米,就有蓝、绿、灰三个一组的铁皮垃圾桶,数下来竟有13组,垃圾桶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居民在家中分门别类将垃圾分装好,再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我们开始垃圾分类前,小区里的垃圾就堆放在楼门前,一到夏天就污水横流,臭味熏天。”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家委会主任崔湘文说,1996年12月,由于一位朋友的建议,住在院里的退休教师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院门口的小黑板写上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宣布小区开始垃圾分类投放。

崔湘文回忆,最初的垃圾分类并不精细,小区买来3个大垃圾桶,贴上不同标志,分别投放可回收垃圾、塑料泡沫和废铜烂铁。2003年开始,院里的垃圾分类开始“与国际接轨”,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种。2017年7月,院里更新了分类垃圾桶,铁皮的桶身更干净环保,每个垃圾桶上还有容易识别的标识,一看就知道哪些属于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85%

垃圾分类,最重要的就是居民的参与和配合,为此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家委会没少努力,除了向居民免费发放厨余垃圾袋,还聘请40多名热心垃圾分类的居民作为垃圾分类劝导员。“做好垃圾分类一定把宣传做到位。”劝导员张静媛带着记者来到小区的宣传橱窗前,里面张贴着垃圾分类的宣传图画,此外志愿者还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登门入户,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常识。

经过23年不间断的宣传,老住户们已经在潜意识中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走进居民李玉茹的厨房,绿色袋子盛放厨余垃圾,白色袋子装着其他垃圾,墙上还挂着一个塑料袋装可回收物。“现在连6岁的外孙女都知道垃圾分类,家里来客人有时会把饮料瓶、废纸扔在厨余垃圾袋里,她就会把它们分拣出来。”

根据统计,开展垃圾分类以来,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居民参与率逐年提升。仅以1997年为例,年初时的居民参与率是15%,到年底这个比例就增加到60%。截至今年,全院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已经超过85%。

分拣员把关“二次分拣”

2017年,大乘巷教师宿舍院所在的新街口街道成为西城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了提高厨余等垃圾的“纯度”,街道在各小区配备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们的工作就是“二次分拣”垃圾,弥补居民源头分类不到位、投放不准确等问题。

昨天上午,垃圾分类指导员赵文山正在院里巡视。虽然分类垃圾桶每天都被擦拭得很干净,但对着垃圾桶近距离工作还是会有异味。“我们都是老党员,只要垃圾分类经过我们的手不出差错,吃苦受累也没什么。” 赵文山说,经过23年的垃圾分类,居民做的已经很好,但还是难免出现分类不细致的情况,这就需要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火眼金睛”。

每天居民的厨余垃圾量非常大,怎么知道谁家做得好,谁家没有分对?原来秘密就在厨余垃圾袋上。“居民领取的厨余垃圾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一扫码就知道这些厨余垃圾都是谁家扔的,分类正确的我们会进行表扬奖励,分错超过三次以上,垃圾分类劝导员会上门进行宣传,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记者 李天际)

(原标题:一个自主垃圾分类23年的社区样本)

相关热词搜索: 大乘巷 教师 宿舍 自主 垃圾 分类

上一篇:治理光污染 行动莫迟缓
下一篇:积分是怎样“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