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好家风是福

蔡相龙    2019-10-22 11:13:00    中国纪检监察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就像树的根系,河的源头,深远地影响着家里的每名成员。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庭与家族,从儿时的家教、家学,到成年的家训、家规,这一系列的规则与教导,最终形成了气质鲜明的家风,作为道德操守而世代传承。

历史上能够繁荣百年的大家族无一不有着良好的家风。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是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而山西晋城的陈氏家族,以礼义传家,培养出了《康熙字典》总修官陈廷敬,更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纵观传统家风,除了以孝、礼为底色外,俭与廉是突出的两大主题。诸葛亮的《诫子书》开篇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借张文节之口,道出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治家真理。包拯将《诫廉家训》刻石立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以此警戒后人。

一个家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在家风中注入了自己的人文气息,后世便会遵循着明晰的家训,往往人才辈出,冠盖如云。而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有着口口相传的规矩,如“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等俗语,有多少父母对自家的孩子这样讲过,就有多少孩子一辈子这样记着。

若摒弃了优良家风,这个家族的毁灭是必然的。一代名相寇准晚年喜好奢华,据《宋史》记载,他经常在家中歌舞升平,后来家业败尽,病死后家人竟无钱将其下葬,骄奢的生活习惯也直接被寇准的后代所继承,司马光这样评价寇准的后人:“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权臣严嵩,由于有妻子欧阳氏规劝,对儿子严世蕃管教甚严,欧阳氏病死后,严世蕃再也无人管束,竟向裕王索贿,并向人夸耀,最终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千举万变,其道一也。”虽然当代的家庭结构与千百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们对和睦、信义、勤俭、廉洁的追求是永恒的。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为前提,而“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也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不仅仅是一家的私事,也关系到干部作风,聚沙成塔,众志成城,廉洁家风还有助于推进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更加清明。

无数共产党人正是这样做的。毛泽东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周恩来曾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朱德曾教育引导子女“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则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风的垂范作用。

“子不教,父之过。”最好的教育不是语言,而是身体力行。党员领导干部在严格自律的同时,对家人也要严格要求。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历风雨,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不坠门风”的基础必然是“笃学修行”。

家风是价值观,家风是规矩,家风也是福气。

相关热词搜索:好家风 是福

上一篇:勤读家训修德行
下一篇:母教与家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