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校长说:“衡水中学是开放的,所以,当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去考察的时候,我们很希望他们取得真经回去之后铸造自己的辉煌,所以,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具体做法一一晒出来。但遗憾的是,这些在衡水中学行之有效的经验,到了不少学校那里,却往往鲜出成果。”
人们对此大惑不解,有的还专门就这个问题求教于郗校长。对此,他也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人们虽然从衡水中学学到并拿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教学流程等,可是,却拿不走衡水中学的精神。老师们拼搏进取、倾心付出,不但无怨无悔,反而乐在其中,这种精神却没有真正学到,更没有化成自己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到衡水中学采访时,听说信金焕老师当时只有七八岁的女儿曾经问她:“妈妈,你说世界上会不会有人会累死?”信老师疑惑地问女儿:“你这是什么意思?”女儿很担心地说:“我怕妈妈会累死啊!”为此,我曾劝告信老师,工作需要敬业,可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没想到她爽朗地笑起来:“是不是听人说我女儿问我的话了?”我点点头。她随即站起身来,还伸了伸胳膊对我说:“你看我健康吗?”
显然,她非常健康,而且心理也特别阳光。
可当时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她,每天早晨5:30就赶到学校,晚上10点多才能返回家里,即使周日,也多忙碌于学校之中。
可信老师说,所有的班主任,甚至一般老师,也都像她一样早出晚归啊!
那么,他们如此拼命的工作,就真的不辛苦了吗?
郗校长承认,衡水中学的老师比一般学校的老师不知要辛苦多少倍,可是,他们心系学生,并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到了幸福,所以,心灵的愉悦,减轻了身体的疲劳,这反而让他们身体大都很健康。
在采访一些年轻老师的时候,他们说:“我们累并快乐着。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付出,就不可能快速成长,而成长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衡中教师的幸福,也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了更好成长的幸福。”
显然,教师的拼搏精神,与学生的奋发向上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所有成功的大门都是为奋争不止的人敞开着。又想考入理想的大学,又想不努力,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便宜事。
人们想要追求未来的幸福,就不能嘲笑当下的艰苦奋斗。放眼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几乎无一不是从艰难奋斗中走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冰心老人也有这样的诗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不正是走向成功之路的衡中师生们的生动写照吗?
郗校长感慨地说,多少年来,学校备课区晚上的灯从未早于教室熄灭过。每当看到这种景象,他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说,那就是一盏“信念”之灯,“担当”之灯,“精神”之灯。一个人只要点燃了精神之灯,他的生命就一定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说,衡水中学从过去的生源外流、卑微弱小,逐渐发展到今天家长信赖、学生自豪、领导肯定、众人夸赞、访客日多的强大,说到底,最核心的就是这种精神起着作用。
所以,他走马上任校长之后的当天就在思考,如何将衡水中学的这种精神传承光大下去。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衡水中学才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这种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倾心付出与拼搏的敬业精神,已经锻造成了一种学校文化。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以文化人,不管你从哪里来,不管是如何的年轻,只要走入衡水中学这个精神文化场域之中,就一定会融入其中,也一定会在这种精神的光照下奋力向前。
毛主席说:“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那么,要想让学校“活”得生机勃勃,精彩纷呈,也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