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立法保“前途”,好!

董 璐    2020-10-15 16:45:54    新华网

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对冒名顶替行为作出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也意味着,一切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冒名顶替行为,都将依法受到严惩。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教育招考冒名顶替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屡屡上演的“李代桃僵”戏码令人唏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复制,也无法重来,冒名顶替者偷走的不只是一次机会,更是另外一个人宝贵的理想和人生。冒名顶替行为入刑从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公平正义、缓解了社会焦虑,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令人不由叫好。这是用立法保障公民“前途的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弥补了制度漏洞,填补了法律空白,顺应了社会发展及民意诉求。

立法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冒名顶替行为,同时也给予了相关违法乱纪者必要的约束与警醒。但杜绝冒名顶替行为,立法只是第一步。要在依法严打严惩严判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违法乱纪者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权力监督和信息公开,同时将相关举措落实落细,逐步筑牢高考公平公正底线,才能真正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了更好地保护
下一篇: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