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科技谱写陶瓷志

——记景德镇陶瓷大学常启兵教授

李丹    2021-12-07 17:02:16   

展览馆中,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制品,令人眼花缭乱,其精湛的技术,更是令世人叹为观止。“收藏只是陶瓷文化的一部分,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是陶瓷发展的盛世。”为了这一目标,常启兵教授一直兢兢业业,不断创新。

 

常启兵教授(左)在实验室
 

点燃科技之火 打造梦幻陶瓷

“科技推动变革,在陶瓷领域亦是如此。”身为科研人员的常启兵教授,对陶瓷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在他看来,科技与陶瓷的共融,将引领陶瓷产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而陶瓷手机背板等科技类产品的出现,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陶瓷大有可为。

作为科技工作者,常启兵教授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面对着陶瓷领域的技术难题,他从来都是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才是科研的最终目标。”所以,常启兵教授长期埋首科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陶瓷的“奇迹”。

红色,一个深受中国人喜爱的颜色。把红色“印”在陶瓷上,一度成为常启兵教授研究的核心,“作为红色陶瓷的基石,大红色料的研发,迫在眉睫。”

“其实,实践才是对科研最好的检验。”为此,他与广东宏宇陶瓷集团合作,两者的合作很快开花结果,他们通过反复研究,成功解决了大红色料发色与悬浮相矛盾的问题,开发出世界首例高温大红陶瓷墨水,使仿天然石材产品的装饰效果更逼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科研人要有无止境探求的愿望,唯有如此,才能在科研领域更上一层楼。常启兵就是这样一位勇攀高峰的科研人,在研发高温大红陶瓷墨水的基础上,他继续深耕细作,发展出溶胶‐凝胶‐喷雾热解等技术,大幅提升包裹色料的包裹率,研发出呈纯正黑色,完全无毒的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解决了日用瓷无高温黑色色料的难题。

 

书写创新人生 推动产业发展

自2005年博士毕业后,常启兵便开启了陶瓷微滤膜的膜修饰及其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包裹陶瓷色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在从事陶瓷膜研究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不负韶华,创新前行,先后解决了压力条件下陶瓷膜形成过程数学模拟;陶瓷膜纳米修饰技术、高性能陶瓷膜的产业化制备技术、修饰陶瓷膜处理含油废水工艺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特别是利用国产陶瓷原料,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陶瓷膜产业化技术,解决了导致国产陶瓷膜孔径分布过宽的技术瓶颈,目前已进行产业化实践。

首创的陶瓷膜纳米修饰技术,有效解决了处理含油废水的膜污染问题。研究纳米陶瓷色料的制备技术,以解决目前国内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所急需的纳米色料的需求,并且,进一步研究不同基元色纳米色料的呈色及混合后的颜色改变问题,为下一代的陶瓷激光打印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更是坚定了他推动产学研发展的决心,“技术要为行业发展服务。”正是这样的初心,让他的团队先后与7家企业建立长期技术合作与科技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高瞻远瞩的目光与脚踏实地的科研相融合,科研领域才能硕果累累;挑战高峰的勇气与不拘一格的创新相融合,实践与科研就会良性互动,而这就是常启兵教授,一位创新前行的科研人所践行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模拟人胚胎发育的可靠模型
下一篇:“赋情”AI,让机器人越来越有温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