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擦亮闽西明珠

2021-07-29 11:23:42   

7月25日,福建泉州成为世界遗产的喜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喜上眉梢。事实上,在福建还有一座“沧海遗珠”般的古城,它就是龙岩市长汀县。

在长汀,你可以攀上灯火辉煌的济川门,览尽穿越千年的唐宋风韵;可以走进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缅怀永垂不朽的峥嵘岁月;可以漫步雕梁画栋的店头街,感受亲切温情的古朴烟火气……近年来,长汀按照古迹保护、风貌保存、古韵留存原则,在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建筑风貌的同时,打造形成了“一江一城一岛”独有的旅游资源,擦亮了闽西这颗明珠。

 

建立一套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长汀古称“汀州”,拥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长汀还是客家首府、美食名城、生态之都,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为切实加强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2012年,长汀县在福建省率先成立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名管委),随后还成立福建省古韵汀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名城保护和利用实行实体化、市场化运作,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

“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用人开通绿色通道,政策给予灵活运用,给了我们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底气和决心。”名管委副主任李靖生说道。

在名管委会议室的墙上,两幅白描长卷再现了一江两岸的盛况,意境颇像《清明上河图》。“长汀始终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来引领名城建设,在现代的场景生活中,再现名城历史风貌。”名管委规划部负责人丘伟水说。

长汀聘请南京大学编制完成《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2030)》,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长汀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长汀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长汀历史文化街区沿街建筑立面整改设计方案》,全规与子规确定了古城格局、传统风貌保护等框架,为名城建设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汀县城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保留原汁原味的市井文化?长汀做起了“加减法”:确定“南拓北扩”目标,尽可能地将政府机构、医院、学校搬离,既缓解老城区交通和人口压力,又留下居民的“烟火气”。

同时,长汀针对历史街区的每条主街主巷进行特色分析,对核心街区文态和业态做合理布置。“东大街是古汀州的文化聚集区,就重点修复了天后宫等,而水东街是商业聚集区,就重点规划发展服务业。”李靖生说,“老城居民一看就明白,游客一来就记住。”

在名城保护修复风貌设计上,长汀与多家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多次碰撞后发现,许多都与长汀“水土不服”。为此,长汀抽调了一批了解长汀的本地“土专家”,在搜集梳理古汀州大量传统建筑遗存、图片等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过去有的、过去可以有的、功能合理的、美观和谐的”的原则,提出风貌意见,进行风貌方案设计。

在长汀,就连沿街的公交站台都充满特色。设计者黄友柏正是名管委的技术顾问,当地建筑界的“土专家”,“有立柱、有翘角、有垂帘,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突出客家风情。”

目前,长汀聘请有12位国内知名专家任顾问,100多位专业人才任建设组织者,还有一大批县内外民间手工艺人、能工巧匠参与保护利用工作。

数年下来,按照“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品牌、市民经营文化和市场”的思路,长汀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机制。

例如筹措专项保护资金方面,县财政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一项,县政府从2012年至今,每年拿出县财政十分之一的收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长期投入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作中,这对于财力薄弱的长汀县来说相当不容易。同时发动民间力量,调动民间资本,先后由社会民间关心名城人士组建了古城墙、天后宫、城隍庙、状元亭、五通庙、如意宫等修复协会和理事会,由相关县直主管部门牵头,协会和理事会负责修缮、管理工作,并向社会广泛募捐。

又如制定街区的联评联审机制,对名城历史地段危旧房的修缮工作,以及名城街区店招、广告设置等工作进行联合会审,对街区实行有效管理。

还有组建街区联合整治组,由专门人员在街区内巡视,加强对街区秩序的管理,尤其是对流动摊点、商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垃圾杂物乱扔乱放等影响街区秩序和形象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劝导,优化历史街区环境和秩序。

 

出台一部法律:为守护名城保驾护航

2020年11月28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它是长汀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这天上午,长汀县龙潭公园里,欢聚着来自各地的500多位群众。他们在等待一个重要时刻——2020中国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暨《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启动仪式。

通过几年来“一江两岸”项目的实施,历史街区整治、提升与管理,长汀对名城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所面临的问题依然突出,如城镇化快速发展造成保护压力加大;工作机构职能不强,执法效率不高;私人产权历史建筑权责不明晰,社会监督制约力不足;资金投入渠道有限等,以致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遭受破坏、损坏现象时有发生,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如何破解这些痛点与难题?长汀政府想到的是立法立规,依法治理。

县人大代表团分别通过龙岩市人大五届二次、三次全会提出了对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立法的议案,该议案得到福建省、龙岩市人大相关领导的重视,龙岩市人大将《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纳入2019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为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合市人大开展相关立法工作,长汀县成立了名城立法保护前期工作组,完成了《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的编制工作,并开展了多轮的专项论证、全面广泛的意见征集,以及反复的修改完善。

2020年9月29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定于11月28日正式实施。《条例》分为总则、保护规划、保护要求、保护措施、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7条,具有地方性和可操作性,将使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开发工作进一步依法有序推进和更具可持续性。

 

聚合一群人:把保护变成“长汀人民自己的事儿”

绵延数公里的汀州城墙,是长汀县的标志性建筑。1996年,岌岌可危的汀州古城墙在岁月的更迭中仅保留1500米左右较为完整的墙体,约2600米左右的城墙湮灭。2002年12月,一群花甲、耄耋之年老人自发组成汀州古城墙文物古迹修复协会。这个协会是长汀县保护古城墙的第一个民间团体,协会成立之后正式向社会筹集修复资金,修复古城墙。

“若能修复古城墙,龙头当属汀州府”,这一句口号喊出了古城墙修复者的决心,也喊出了长汀县人民群众对古韵历史的自豪。在古城墙修复初期,靠着自发的保护初心,这群老者不发工资,不拿补贴,把募集到的钱全部投入到古城墙的修缮过程中。

除了民间募集到的资金,福建省、市、县三级也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截止到2012年,10年间共拨付资金200多万元。加上协会筹集到的550多万元民间筹款,长汀县共修复古城墙2998米、城门和城楼4座。2014年3月,汀州城墙与江苏、陕西等10省的城墙一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回顾长汀县近年来名城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实践和经验,长汀的名城保护和利用工作走过了从隐到现,由淡转浓,经冷渐热,众志成城,蔚然锦绣,自成气象的转变历程,寄托了几代“汀州人”的愿景和梦想,凝聚了长汀历届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智慧。

事实上,长汀县的历史文化街区一直与老百姓的生活水乳交融,油盐铺、豆腐店、打铁铺、剃头店……这些具有烟火气的小店,在长汀县的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延续至今。

“汀州古城什么模样,长汀人民最清楚。”长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必盛说。因此,有烟火气的活态传承、在保护中问计于民、汇聚民智民力,贯穿了长汀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方方面面。名城保护利用每个重要决策,都会在广场、公告栏、网络公开晒出来,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走访、公众投票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从而最终确定了长汀名城保护的基本方案,为决策做基础。

比如济川门的复建,就是民众的选择结晶。在济川门修复工作启动后,设计方分别设计了宋代和明清两种风格的方案,相关部门将二种方案通过在三元阁广场、网络等各种渠道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76.3%的参与者选择宋代风格,最终城门的修复顺应了群众意愿并吸纳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此外,长汀县将大小家祠家庙实行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剥离,交由民间成立的理事会来修复,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变成了“长汀人民自己的事儿”。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实践,长汀民众保护名城的热情日前空涨,市民对家乡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日益增强,名城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扶摇直上,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旅游市场。太平双廊桥凌江飞渡、兴贤坊牌楼拔地而起、八喜馆屹立江边、古戏台乡音缭绕、卧龙书院重振文风、济川门雄镇东南……一座千年古城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向人们展现它的万般风情。(人民政协报记者 林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拔2154.9米的智慧守护
下一篇:竹溪这个地方没有夏天,而且“盛产”双胞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