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云南:给大象建“食堂”

本刊记者 张配豪    2021-10-09 15:07:15    《人民周刊》

前不久,“出走的”大象家族引发热议。有人每日直播追大象,也有人将这次大象迁徙形容为“大象的奇幻漂流”。大象们一路逛吃的场景也展示“大胃王”的实力,吃完路边的,就去蹭老乡家里的,一点也不见外。实际上,大象们蹭饭的确是迫不得已,尤其是每年10月之后就进入大象食物匮乏的季节,居住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的亚洲象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建“大象食堂”,保证秋冬季节食物供给,成为两地的探索。

 

在云南景洪“大象食堂”觅食的亚洲象。
 

防止人象冲突迫在眉睫

亚洲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惹人喜爱。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近30年间,生活在云南的野生亚洲象数量从低谷时的150头左右增至300头左右。大象的食量非常惊人,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要花费16小时进食,大约需要30—60千克的草料。

茂密的森林只能为大象提供隐蔽的场所,却很难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不少象群便到保护区外取食。周边村庄、农田无疑是觅食的好选择。啃食田间作物、损坏房屋、威胁百姓生命安全……

在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的纳吉小学,一眼望去,火焰木、香樟树亭亭而立,整个校园被树林环抱。2019年,纳吉小学成为全国第一所防象小学。校门外,一个巨大的防护栏吸引着来往行人的目光。纳吉小学校长朱超介绍说:“我们的防护栏总长大约24米,高3.2米,修建的时候总共使用了15吨钢材。”

朱超回忆,大象曾于2017年和2019年两次闯入校园,破坏了部分设施与树木,所幸当时是假期,没有学生在校。于是,他们向教育、林草部门申请,在2019年暑期建起了现在的防象护栏。在校园内,如何防象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老师经常提醒,一旦大象来了,孩子们要及时到就近的高楼避险。

据云南省林草局统计,2013年以来,亚洲象肇事共造成60余人死伤;2011至2018年间,造成的财产损失超过1.7亿元;2009年至今,已有40余头亚洲象因触电、误食有毒农作物、掉入农业蓄水池等死亡。

亚洲象的保护管理以及人象冲突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云南省亚洲象保护遇到了栖息地恢复改造进展相对缓慢、监测预警技术手段有待提高、科学研究应用相对滞后等问题。

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张立对记者说:“野生动物的种群在不断增长,但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又在不断缩小,这就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有亚洲象、绿孔雀这些濒危物种。如果它们消失了,中国就没有这些物种了。但如果不让当地的老百姓种甘蔗、种橡胶,他们怎么发展?收入怎么保障?这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解决。”

实际上,为防止人象冲突,云南一直在探索新的人象共处机制。2018年云南省成立了第一届亚洲象专家委员会,主要包括亚洲象生态学研究和救护繁育领域的7名专家。云南省林草局希望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提出保护管理新思路和对策。

 

探索人象共处的和谐模式

一边防象,一边还要考虑人象共处。回归传统的“大象食堂”模式,被视为人、象、雨林共同生存共谋发展的有效路径。今年8月下旬,在云南省景洪建设的总面积1000亩的大象专属“食堂”正式开始营业,目前已有大象进入食物源基地觅食。

亚洲象监测员杨忠平向记者展示手机拍摄的一段视频:在一片玉米地里,两头亚洲象正在悠闲地吃着地里的玉米,吃饱后,又慢悠悠地走出玉米地,消失在附近的树林中。“‘大象食堂’是它们自由的天地,它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杨忠平说。

普洱市思茅区的六顺镇,是大象家族北移前经常到访的区域,这里常年有40多头野象活动。象群不时造访农田和村庄,村民为了避险,有的农田被迫撂荒。

当地林草部门介绍,大象频繁进入只为取食,可以考虑把这些撂荒和村民放弃种植的土地重新规划利用起来,打造专属的大象食堂,给食物短缺季节的亚洲象提供补给,尽量阻止大象无序迁移。2018年,林草部门在六顺镇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短短两年多,规模从700亩扩大到1000亩。

普洱亚洲象食物源基地负责人新荣说:“在玉米地的旁边种一片甘蔗,大象来了以后有多个品种供它取食。另外,我们绝不用化肥农药,要使农作物自然生长,保证天然无污染。”

农田变成了“大象食堂”,也要考虑如何弥补村民的损失。现在,普洱市以每亩补助200元的方式,鼓励当地人恢复种植。政府租田,农民给大象打工。食物源基地建成后,分时段种植的芭蕉、玉米等作物成功吸引了附近活动的象群,大象进村活动的次数开始减少,农民们也有了更加固定的收入来源。

当地一位村民说:“我家这块地有30亩,现在我们租给政府当食物源基地,我们来这里打工,110元一天,租金200元一亩,一年下来一个人有2万余元,人身也更安全。”

大象有了食堂,村民有了工作。普洱市也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备受困扰”,到如今人象共同生活。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刀康明介绍,亚洲象的食物源基地建设,让亚洲象有了相对集中的觅食环境,减少了它们对农作物破坏,也避免了人象冲突,还为今后普洱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奠定基础。

这次新开张的“大象食堂”还是个连锁食堂。在过去的5年间,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建设了将近1500亩“大象食堂”,而整个西双版纳州的“大象食堂”建设目前已经达到8000亩左右。

(《人民周刊》2021年第18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华北电力大学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下一篇:“航空蓝”致敬“生态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