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接种疫苗应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全民自觉

2021-04-01 15:57:17    北青报

中国战疫成效显著,而在疫苗接种赛跑阶段,我们不能有松口气的想法,必须慎终如始做好疫苗接种这项艰巨工作,取得抗疫完胜。目前美国疫情反复,确诊人数有所增加,欧洲疫情依然居高不下,中国在主要国家的疫苗接种竞争中正面临加快推进接种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加速疫苗生产,提高疫苗供给质量,加快疫苗接种速度,尽快实现应接尽接。

遏制新冠疫情,扫除疫情阴霾,要靠全民免疫。主动免疫,构筑免疫防火墙,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办法,这已成为全球共识。

钟南山院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疫苗接种绝对数是世界第二(美国最多),但要是按百分比算的话,中国是非常低的,目前也就4个百分点。当然中国现在正大力扩大生产疫苗,所以预期在六七月份有40%的人能够接种疫苗。只有接种疫苗,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

钟院士的提醒值得公众思考。3月27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及供应突破两个“亿”:一是截至2021年3月27日,我国各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亿剂次!二是我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超过1亿剂次!两个破亿,为国内和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国有14亿人口,绝对量不少的过亿接种,一旦将14亿人口作为分母,平均接种率就低了许多。与美国、英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比,我国疫苗接种率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国全民免疫的进程还需加速,一方面在疫苗供给上要有足够的量,另一方面要扩大接种面和提高接种效率。就前者而言,中国疫苗供应和生产应该不是问题。目前中国有5款疫苗,既包括3款灭活疫苗,也包括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重组蛋白疫苗。中国还有其他的疫苗正在研发中,也会陆续上市。

此外,和一些西方国家囤积疫苗和不断内讧相比,中国一直为全球提供疫苗——中国疫苗接种内外两个“过亿”,相比西方国家的疫苗“民族主义”,中国确实体现了大国担当和济世情怀。由此亦可看出,中国疫苗不仅具有为全球提供免疫公共产品的担当,也有供给足量疫苗的能力。

近期,美国、英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疫苗接种加快,纷纷规划了全面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主要大国之间开启了疫苗接种赛跑,中国在这场赛跑中需要跑出应有的速度,而且有能力率先跑到终点。

中国疫情形势控制得好,确诊人数也少,这是中国全面免疫的优势所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客观上也可能让一些人对接种疫苗产生误解——有人会认为,既然中国疫情控制较好,接种疫苗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加之少数人对疫苗的安全性还有一些疑虑,对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造成了影响。而实际上,从已经接种的中国疫苗看,安全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说明新冠疫苗接种和其他疫苗接种一样,公众无须有什么心理负担。

鉴于此,亟须各级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新闻媒体做足功课,将疫苗接种当成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去抓好抓实。在这方面,中国体制有优势,各级政府也有很好的实践。譬如各地党政一把手带头接种疫苗,公共卫生机构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疫苗的安全性,再如钟院士以专业视野强调全面接种疫苗的重要性,都是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总之,要实现14亿人的全面免疫,必须保障供给并做好计划推进落实。尤其是设计好全面免疫的接种率和完成目标的时间节点至关重要,然后才是制定推进疫苗接种的路线图、做好责任分解和纳入政绩考核,等等。

中国战疫成效显著,而在疫苗接种赛跑阶段,我们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而必须慎终如始做好疫苗接种这项艰巨工作,取得抗疫完胜。目前美国疫情反复,确诊人数有所增加,欧洲疫情依然居高不下,中国在主要国家的疫苗接种竞争中正面临加快推进接种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加速疫苗生产,提高疫苗供给质量,加快疫苗接种速度,尽快实现应接尽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生给译著打差评被举报,至于吗?
下一篇:不打疫苗入黑名单?别把好事办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