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规范利率公示,打到了“套路贷七寸”

2021-04-06 11:44:40    新京报

3月最后一天,央行就贷款利率重磅发声。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公告表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营销渠道,均应明显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网络贷款产品如今已有泛滥之势。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在测试的29个手机APP里26个都可以借钱。而与借钱“容易”对应的,是各路贷款产品在利息公示上的普遍套路化。比如,营销时往往用“日息万三”“日息万五”这样的日化利率代替年化利率;还有的干脆采用“10000元借1天利息仅2元”等更具诱导性的方式……显然,央行最新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就是对此类套路的对症下药,可谓抓住了要害、打到了“七寸”。

市面上的贷款产品在营销上普遍公示日息而非年息,说到底就是为了营造“贷款利息很低”的错觉,从而吸引更多贷款者。这种对相关信息选择性公开的营销套路,是刻意误导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在有意遮蔽贷款成本的同时,也隐藏了背后存在的风险。在客观上,这也让不少贷款者放松了警惕。事实上,一些金融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之所以陷入网贷而难以自拔,不少就是因为对贷款利率存在错误认知,被看起来很低的日息所迷惑。

央视日前播出的“扫黑除恶”专题片,就披露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在甘肃兰州一起特大“套路贷”案件中,受害者多达39万余人,其中有89人因逼债催收而自杀身亡。虽然说,目前市面上一些贷款产品在利率公示上玩套路,并不能完全与“套路贷”画等号,但其因误导消费者而加剧的贷款风险、造成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实际上,据相关机构研究发现,不少标榜低息的网贷产品,换算为年化利率后,息费均高于正常的银行贷款利率。相当一部分网贷产品其实都是“高利贷”。因此,严格规范网贷产品利率公示,彻底压缩金融公司和机构拿低利率来忽悠消费者的空间,显得刻不容缓。

这不仅有助于让全社会更直观看清部分网贷产品的“真相”,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理性消费,也利于实现消费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如,一些标榜“低息”实则高息的贷款产品,很可能因此而失去市场。

央行此次不仅规定了贷款产品利率公示标准,同时还强调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通俗说,公布的年化利率应直观反映出实际的贷款成本,也就是要防止在年化利率之外再隐藏其他附加成本。这就有利于从源头减少新规被“架空”的可能性。当然,这也需要监管的及时跟进。

还需注意的是,当前网贷产品五花八门,为之提供广告和展示的平台也很多,新规不仅要对放贷机构和企业形成约束,网络平台也应守土有责,主动对违规的利息公示套路“说不”。这方面,相关部门应强化针对性的执法监管,同时鼓励、畅通社会监督与举报。如,对于违规公示利息的做法,消费者如何举报、维权,宜有更具体的实施细则。

让网络贷款远离套路,规范利率公示,无疑是走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对于消费贷泛滥和过度营销现象,也宜有更多的针对性举措跟进。毕竟,消费金融市场健康与否,不仅事关消费者权益,也关系到金融安全,甚至是社会安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名校环城”:搞的是噱头,行的是地产营销
下一篇:媒体:扫黑剑指“村霸”,基层权力不容被窃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