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熊孩子拍打银幕,爸妈当时去哪里了

2021-06-01 10:11:38    钱江晚报

近日,又一则“熊孩子拍坏银幕”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29日,河南洛阳某影院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发现,一个孩子在电影放映期间用手触碰和拍打银幕,造成银幕损坏。影院方与监护人进行沟通,对方认为影院也有一定责任,未能做到一对一跟顾客告知银幕是不可以拍打的。经理表示,金属荧幕受到外力破坏后无法修复,只能换新,费用在1.5万到1.8万元。而影厅停场,单厅一天票房损失也有3000到4000元。

近年来,熊孩子损坏银幕的事情时有发生。2020年国庆期间,海口一孩子观影时踢坏影厅银幕,一度引发热议。事后经协商,孩子家长赔偿了2万多元。今年五一期间,东莞有孩子踢坏了影院18万元巨幕,整个过程中并无家长上前阻止,影院不得已只好报警处理。

殷鉴不远,竟又发生孩子拍打银幕的事情,公众纷纷谴责当事家长管教失职,理应赔偿影院损失。而当事家长关于“影院未能做到一对一告知也有一定责任”的说法,也令舆论哗然。

不能损害他人财产和公共财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行为准则。试想,如果影院工作人员只要看到有人带着孩子,就要强调一次不能拍打银幕,那些被莫名其妙“警告”的家长心中会有多大阴影?这不是假设了他的孩子行为不端吗?

正常情况下,孩子走到银幕前,家长一般都及时阻止。这个孩子拍打银幕半小时,其家长的纵容可见一斑。作为监护人,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又用牵强的理由推脱责任,这样的“熊家长”真该好好反思了。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熊”是孩子的天性之一,“熊”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没有引导和教育,孩子放肆地“熊”。天性并非个性,顺其自然并非任其自然,对于孩子身上的良莠并存,父母需要去芜存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不是一味地纵容。纯真的孩子之所以变成令人头疼的“熊孩子”,其背后往往都站着“熊家长”。有的父母把孩子干的坏事当做小事,以“他(她)只是一个孩子”为由进行辩解。无底线的纵容、无理由的宽容,很容易催生“小魔王”“小霸王”,最后必然会反噬家庭。现实中,熊孩子由“恶作剧”升级为犯罪的教训数不胜数。

把孩子养育好,是父母的责任。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熊孩子。身为家长,引导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才是真正的教养之道。(胡欣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寻找“国潮”蝶变的密码
下一篇:少年壮志 青春许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