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吸烟有害健康,但戒烟咋那么难

封寿炎    2021-06-02 10:50:40    光明日报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根据国家卫健委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据统计,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非烟民也未能“置身事外”,我国每年二手烟暴露致死超过10万人。

在严峻的形势下,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极具现实针对性。很多烟民都深有体会,戒烟并不容易。世卫组织将烟草依赖明确列为疾病,戒烟相当于治疗疾病,既要使用有效的药物,也要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服务。然而数据显示,19.8%的吸烟者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但90.1%未使用过任何戒烟服务。不使用有效药物、不求助专业医疗机构,这是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仅靠意志力来“干戒”者,戒烟失败率高达90%以上。

“戒烟难”还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吸烟有害健康”耳熟能详,但这句警示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社会群体的观念里,烟草形象具有正面价值。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糖烟酒”曾经成为特有名词,是稀缺、珍贵、重要的物资,一度成为民间馈赠礼物的基本要件。时至今日,高档烟酒仍是礼物馈赠“上佳之选”。

在现实生活中,吸烟也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在有些地区,敬烟是日常社交的基本礼节。一方恭敬递上一根香烟,另一方当场吸食之后表示感谢,完成见面之初的寒暄。在一些社交场合,一起吸烟也成为身份认同、融洽气氛的重要形式。礼物的馈赠、流动以及社交礼仪具有深刻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意义。当烟草成为一种礼物,它就获得了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合法性,被赋予正面价值和美好寓意。烟草商品也通过精心设计的商标、品牌以及精美的包装去强化这种形象。在这种社会文化的熏陶甚至裹挟之下,戒烟变得更加困难。

烟草对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这在医学界和科学界都形成了广泛共识。吸烟在现实中也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后果,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在社会文化层面,不应该赋予烟草正面形象和价值。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可资借鉴。他们在实施比较严厉的控烟法规的基础上,还就烟草的商品包装等方面进行特殊规定,不但要求明确标识健康警示性文字,还必须附上大幅图片,展示一些与烟草相关疾病的真实症状,包括肺癌、口腔癌等疾病的严重症状。这些图片能使观者产生显著的生理心理不适。一种包装如此恐怖甚至“恶心”的商品,不太可能具备正面形象,也很难成为人们互相馈赠的礼物、社交礼仪的“主角”。这种突兀的展示还能有效威慑非吸烟群体,阻止他们迈出“吸食第一口烟”的危险一步。

除此之外,还应该向非吸烟群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二手烟危害性的知识,以调动更广泛人群的控烟积极性。如果有更多人认识到,仅仅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就能导致疾病和死亡,他们就会更愿意加入反对吸烟的阵营。这种具有广泛共识的社会舆论氛围,既是制定出台相应法规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取得良好控烟效果、实现控烟目标的重要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减少中小学生手机依赖仍然要靠父母示范
下一篇:城市文明靠治理也得要自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