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倡导就地过节 护佑端午安康

2021-06-11 11:51:36    广州日报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即将来临,把端午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防护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被赋予驱除瘟疫、辟邪祛病的含义。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的兰汤沐浴、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今年端午佳节,广州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平安也就具有了一层更特殊的意义。

平安端午是一道必须要答好的防疫题。端午期间,广州市倡导广大市民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为的就是尽力减少人员流动。再加上强降水天气可能会带来防汛风险。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从6月10日开始,南方大范围降雨再度开启。而广州6月10日~14日据预报皆有雷阵雨,也让安全防护面临挑战。要答好平安端午这道防疫题,让群众过一个特殊而温馨的端午,难度不小,必须守好“三条线”。

绷紧疫情防控“思想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容不得丝毫松懈。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要清醒看到端午期间是打好疫情防控硬仗的决战期、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紧要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的关键期,要以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更加科学高效的统筹协调、更加严格严肃的监督执纪,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用自己辛苦一点、劳累一点,换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一点。

守好安全过节“防护线”。平安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健康是给家人的最好礼物。安全防护,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积极响应就地过节号召,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按疫情分级分类防控的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和居家隔离。相关部门要强化阵地意识,守土有责。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就地过节,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要持续强化重点场所防控,继续做好核酸检测和常态监测工作;要严格离穗通道管理和中高风险地区交通管制,强化疫情外溢防控;餐饮、超市等公共场所要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管理,把好安全关。

创新节日习俗“风景线”。传统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端午节两千多年来防灾祛病、祈求健康平安的文化内涵在疫情期间更值得强化和延续。创新不同的方式,将祈求健康平安的文化传统与疫情下人们期望平安的夙愿相结合,创作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将端午的文化活动与防疫健康常识的普及结合起来,倡导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多锻炼等良好习惯,形成端午文化现代新风尚;与外地的家人“云”上团聚,全家一起包粽子、做香包,不离穗、不出省,就地过节也可以同样精彩。

端午假期可以放松心情,但决不能放松防控意识。只有将疫情防控一以贯之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严而又严、实而又实抓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健康平安的小长假。(广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拒绝送别也是一种“爱之深”
下一篇:网络平台也应推出“老年人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