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拒绝送别也是一种“爱之深”

2021-06-11 11:50:24    南方日报

随着多地2021年高考落下帷幕,“送别”成为毕业班师生的关键词。“高考后张桂梅一个人躲进办公室”冲上热搜,感动众人。因不忍道别高考学生、见证分别场景,“燃灯校长”张桂梅连连摆手婉拒拍照请求,并一再重复道“我不拍了,我要躲起来了”。

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梁实秋在《送行》中的名句:“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像是开刀……”一段师生缘,一世师生情,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150名毕业生,不正是此刻张校长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吗?一波华坪女高毕业生的“初长成”,需要张校长三年时间的辛勤浇灌。爱到深处是无言,“你走,我不送你”,在毕业生收拾行囊互道珍重之际,张校长躲进办公室无言相赠,不也是“爱之深”的别样表达吗?

“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要去接你”,回顾张桂梅建校之初“狂揽”学生的场景,至今令人动容。身处穷山僻壤的女孩子是辍学的主要群体,为说服家长们允许孩子返校,拖着病弱之躯的张校长吃尽苦头,家访足迹更是以万公里计。风雨之后是天晴,1804名大山女孩顺利进入大学,终迎来人生的拐点。“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张桂梅校长可谓当之无愧。

其实,普通人也有不忍的“送别”。“高考完班主任给全班准备惊喜奶茶”“高考结束后收到了爸爸的信”……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暖心送别汇成涓涓细流,助力梦想,留下感动,挥别那一段奋斗的青春。值得关注的是,另一抹色彩也在以别样方式送别高考生:广州为核酸检测阳性高考生配备医护及考场,佛山为疫情封闭小区的高考生提供救护车送考服务……医护们的送别方式,同样使人回味无穷,生发不一样的感触。

在送别这一行为互动中,既可感知送别者寄予的美好祝愿,也可体悟被送者依依不舍的心境。“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张桂梅校长的无声送别是一种方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普通人的细腻关照也是一种送别。愿这样的故事,能够给经历高考的一代年轻人更多力量。也期待被送者能够心怀感恩,回馈那些暖心与善意。(静 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码,绿码,关键是“责任码”!
下一篇:倡导就地过节 护佑端午安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