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摊贩作家”见证普通人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杨朝清    2021-06-15 10:45:48    北青报

近日,在浙江宁波余姚市的梁弄菜场里,一位边摆摊,边写作的单亲妈妈陈慧“出圈”了。她在菜场摆摊16年,还先后出版了两本书。她坦诚地说:“其实我还是挺清醒的,流量都是一时的。我始终觉得,我称不上什么作家,就是个摆摊的小贩,我要继续踏踏实实地生活,也要继续写下去。”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摊贩作家”让人们迅速认识了这个“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经历过远嫁、离异、病痛、独自带娃谋生的种种,陈慧始终保持了乐观坚强。和余秀华、范雨素一样,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谋生体验,都为“平民表达”积累了素材。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 “平民表达”也有机会被听见、被看见。那种认为农民、打工者等普通人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精神食粮”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了。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情感与欲望,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表达自己,哪怕物质生活不够丰盈,部分人依然有丰盈精神家园的需要。

既非中文等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高学历,职高毕业、边摆摊边写作的“野生女作家”,在平凡的世界里努力寻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面对走红,“摊贩作家”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清醒与自制;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摆摊的小贩,称不上什么作家、睡午觉比接受采访更重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面对流量,“摊贩作家”彰显了笃定与从容。

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摆摊保障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写作则提供了一个与心灵对话、进行精神洗礼的机会,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世界更加安宁与满足。和工地弹古筝、农民工播音腔朗诵异曲同工,“摊贩作家”见证了普通劳动者对丰盈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求。

在菜市场摆摊卖日用品的单亲妈妈,尝过命运的甘霖与苦酒,生活中难免不易和艰辛;可是,“摊贩作家”并没有将写作当成一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没有局限“悲苦叙事”, 而是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把生活写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不论是“人的精神也需要吃饭”,还是“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抑或“在粗糙的生活里用文字抚平褶皱”,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救赎,一些普通人通过写作来满足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

一边在菜市场经受市场大浪淘沙,一边在文字书写中找寻“诗和远方”;“摊贩作家”犹如一面镜子,提醒与启发人们:不管置身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屈服、不认命、不怕苦,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平和、淡定的心态,让“摊贩作家”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预付式消费就该用监管责任治“未病”
下一篇:育儿假来了,怎么打消企业的用工焦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