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防范农民工工资拖欠,需要全流程保障

2021-11-03 11:48:32    光明网

11月1日,《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正式实施。人社部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节前,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据悉,四川已经公布省市县三级欠薪举报电话,无人接听将被问责。

年底了,农民工工资结算也开始了。应当说,历经多年的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过,也要看到的是,在一些地方,农民讨薪的新闻依然不时出现,有些甚至是以极端的形式出现在人们视野。这些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为了讨薪四处遭遇冷眼,让人无不心寒。所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依然是眼下的一个迫切问题,需要付诸全力。

要根治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顽症,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密。刚刚实施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就是解决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一项重要兜底保障措施。其实,从2016年起,我国就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在账户开立、存储主体、比例、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执行效果总体不太好。新规定不仅统一了保证金缴纳比例,而且还明确了差异化存储规则,通过奖优罚劣,增加那些有欠薪不良记录企业的违法成本,这对于规范农民工工资发放,无疑将形成明显的倒逼效应。

另一方面,好制度也要严执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防范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政策,但时至今日,为何一些地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依然难言乐观?其中很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地方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力度,都不尽如人意。此前媒体就报道,在有的地方,农民工工资专户几乎形同虚设,承包商通过将农民工工资卡“统一设置密码、统一上交管理”的办法,轻松绕过监管,而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做好工资专户的监管以及工资发放的跟踪,结果导致农民工工资被冒领、被挪用的现象难以杜绝。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履职,才能做好农民工维权的后盾,避免政策堵在“最后一公里”。

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态度冷漠、工作懈怠,总是等到媒体曝光后才开始关注,对此,不能罚酒三杯了事,而应建立起严格的问责机制。四川公布省市县三级欠薪举报电话,规定无人接听将被问责,这无疑值得借鉴。防农民工工资拖欠,关键要把重心放在“事前”,保证相关维权渠道的畅通,降低农民工维权的门槛。如此,才能在第一时间,对违法欠薪行为进行制止和打击,防止欠薪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增加解决的难度,给农民利益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总而言之,防农民工工资拖欠,绝不能停留于纸面和口号上,而需要在一个个环节中去落实,体现制度的刚性。只有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对欠薪的严肃治理和处理,从政策制定到农民工维权再到督导督办,实现全流程的保障,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合力,从而根治欠薪行为,终结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困境。(于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明确信息权益归属,倡导数据的合规价值
下一篇:“二房东”跑路,如何监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