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坚持自主创新 掌握关键技术

王 沛    2022-10-04 15:56:00    人民日报

张连钢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现场。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张连钢今年62岁,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大学毕业后,张连钢进入青岛港务局机关工作。1983年,青岛港组织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对码头建设一线心驰神往的张连钢主动请缨,一干就是几十年。

2013年,青岛港集团党委决定启动自动化码头建设,张连钢既懂集装箱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又懂生产业务,成为筹建组长的不二人选。当时他正处在肺癌术后恢复期,带着重病之躯勇挑重担。

“那时,建设自动化码头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被西方实行技术封锁。”张连钢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张连钢带领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

为加快科研进度,张连钢和团队搬进在海边临时搭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白天查看施工进度、解决问题,晚上在简易房里攻关科研项目……最终,团队成功攻克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还研发出了能够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的机器人、恶劣天气“一键锚定”轨道吊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运营,成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首船作业中,平均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下当时世界最高纪录。

虽然一期项目成果丰硕,张连钢却并不满足。二期建设时,他坚持把“氢+5G”作为主攻方向,带领团队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仅1年半,二期工程5G智慧码头就投产运营。

“青岛港还有更多传统码头需要升级改造,任务非常艰巨。”如今,刚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一线,为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4日 04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立足平凡岗位 服务社区居民
下一篇:推动产业发展 带动村民增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人民日报:“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