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推进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数字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进一步强化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面对信息化浪潮,要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数字化、智能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我们要拥抱数字技术,不断开展科技攻关,拓展数字化应用,持续为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注入新动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我们要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40年来,我国热堆、快堆、聚变堆相关研究均取得一定突破,目前已跻身世界核能大国行列。面向未来,在“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核能“三步走”后劲十足,我国应持续优化核电建设布局,推广核能综合利用技术,加强顶层统筹,并加强核领域大科学装置、综合实验平台等基础科研条件建设。
“甲烷减排非一日之功,需要根据排放源类型、技术与政策成熟度分步骤有序推进。从排放源类型看,我国煤炭产业在能源系统中起到支柱作用,甲烷排放占比高,同时煤层气利用与清除技术成熟、标准体系较为完备,具备先行减排的技术与政策可行性。”对于近日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的强化甲烷综合利用,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
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为左权将军举行公葬。时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的罗瑞卿在左权烈士墓前庄重宣誓:“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报仇!第二是报仇!第三还是报仇!”顿时,悲愤中的抗日军民齐声高呼:“为左权将军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苍天落泪,大地含悲,英雄不死,民众缅怀。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历史时期,八路军115师教导3旅9团牢固树立“三队”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被根据地人民亲切称为我们的“老9团”,获冀鲁豫军区授予的“群众工作模范团”锦旗一面。从此,该团牢记使命、光大传统,不管走到哪里,无论处于什么时期,都是我军拥政爱民的一面旗帜。
11月15日,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联盟成立大会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发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及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承办,北京交通大学及河北师范大学协办。
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闭幕式在广西南宁青秀山铜鼓广场举行。北京代表团(校园组)共收获奖牌156枚,金牌68枚、团体总分2210.5分,奖牌数、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分居全国第一,并获得了赛事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活动以“兰考古筝”为着力点和聚焦点,通过手植泡桐树、纯手工制作古筝、百余名师生同台齐奏等方式,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展示中央音乐学院与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成果,勾勒学校发挥自身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点开手机APP,一个广告立刻占满屏幕,不小心碰到屏幕,立刻就跳转到第三方购物APP;试图关闭、退出,却找不到相关按钮……这是不少手机用户有过的经历和烦恼。特别是正值“双11”,各类APP的开屏广告跳转更加频繁,网友戏称“条条大路通电商”。
音乐剧《过去五年》是由三度获得“托尼奖”的作曲家杰森•罗伯特•布朗(Jason Robert Brown)改编自身经历的音乐剧。因其出色的剧情和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得《过去五年》在2001年芝加哥首演之后就备受好评,在当年就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剧场演出”,并于次年获得纽约戏剧桌的最佳作词、最佳作曲两项大奖。
如何与父母一起出游?这个问句一抛出,你就很可能会收获两种态度的回答:一种是羡慕同游,再夸赞一句孝顺;另一种则是委婉劝阻,同时附上现身说法。父母在,共远游,其乐融融还是崩溃伤心?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映射,打破了传统地理空间的限制,让文化内容不仅可以直抵基层、直达群众,还具备了走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