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一周年:收案6275件 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

2022-03-23 15:35:10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薄晨棣)今天,北京金融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建院一周年工作情况。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艳红介绍,建院一周年来,北京金融法院收案6275件,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充分发挥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优势,全面提升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审结、执结案件3881件。

李艳红介绍,北京金融法院扎实推进审判执行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审判高地,高质量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受理的行政案件中,涉诉金融管理部门分布广泛,已全部覆盖“一行两会一局”,并基本包涵全部金融行政案件类型。民商事案件中,独立保函欺诈、境外证券客户交易结算等新类型金融纠纷比较集中,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占比较高,其中不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首例”案件。

“北京金融法院立足案件类型和特点,将提高办案质量、打造精品案件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导向,出台规则创设类案件管理、典型案例发布等系列制度规范,以审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全面提升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李艳红说。

金融案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权责关系复杂。李艳红表示,为有效应对金融审判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北京金融法院积极推进金融审判智库平台建设。加强金融类案标准化审理,针对保险等案由建立“判点说理库”,出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金融涉仲裁案件等多项办案指南,规范裁量权行使,促进“类案同判”。建立专家陪审员、专家咨询制度,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李艳红介绍,在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北京金融法院梳理确定首批26项具体任务并全部落实到位,基本建立了符合金融审判规律的审判体系。例如,创新代表人诉讼实施机制、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使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到实处,强化证券违法民事赔偿的功能作用,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办理程序,减少流程环节,压缩办案时限,保障金融监管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及时进入执行程序,增强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法律威慑。

同时,该院加大金融司法保护力度,构建适应金融审判特点的纠纷化解机制、权利救济渠道和诉讼服务体系,让金融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人民。建设“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实现立案申请、委派调解、案件回转的一站式办理。加强多元调解与司法确认的程序衔接,进一步缩短审理周期、降低诉讼成本。

此外,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针对银行卡、保险、委托理财等金融案件当事人多为“上班族”的情况,开办“午间、夜间法庭”,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化诉讼需求。该机制运行以来,共审理案件153件,服务当事人398人次。针对证券类案件当事人多为中小投资者,人员分布广、诉讼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的问题,研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广大中小投资者可以在线进行信息查询和权利登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去年全国仲裁机构受案41.5万余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平台第三方测评不可野蛮生长,行业乱象亟待治理

平台第三方测评不可野蛮生长,行业乱象亟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