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无量山下的绿美小城

——云南大理南涧县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白家伟 左先勋    2022-07-28 15:42:35   

“现在县城环境越来越好,到处都是绿荫荫的树木,街道干净整洁,公园里充满文化气息,小区也是规范有序……”谈起现在的休闲生活,家住南涧镇小军庄社区的退休教师李文开连连夸赞;一旁,公园里亭台水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地处云南西南边陲,属临沧、普洱、大理三地州结合部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多年来居民共建共享美丽县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彝族文化园林山城”的县城发展定位,聚焦“生态美、环境美、文化美、建筑美、社区美、和谐美”六个发展维度,用活“南涧跳茶”“无量山绿茶”“澜沧江”三张名牌,充分用好云南省“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云南省园林县城”的奖补支持机会,以茶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完善交通、市政、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设施,建成一批公共文体和民生保障设施,森林覆盖率达66.67%,县域地表水水质、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保持优良,全县绿化率达75%以上,绿色有机茶园达71996亩,实现综合产值12.11亿元,“半山半水满城花,一座公园一座城”的小城在无量山下露出了美丽芳姿。

护绿添绿,尽显诗意栖居

“每天清晨,我们头顶灵动的鸟鸣声,漫步晨光,在光影斑驳中邂逅晨练人的笑脸。”李文开的丈夫周云老师文雅地道出感受。

进入南涧彝族自治县县城,眼前处处是怡人景象,街道干净整洁,花木错落成景,绿树枝繁叶茂,景观水系步行街移步换景,街头“口袋公园”“邮票景观”步行即达,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甚是让人陶醉,驻足城南边历经风雨的无量塔一角远眺小城,田在山中、城在田中、山水相依、城水相伴的景致分外明晰。

作为一个有着久远历史但又年轻的小城,南涧县在上世纪50年代从巍山县分治成县后,县城建设就从零开始,受制于历史原因,原本葱茏静谧的古定边城变得荒芜干涸了许多,为此,历届县委、政府也坚持植树、护绿、留田、保水,逐步恢复昔日的小城故事。尤其在近两年,该县在3.06公里的建成区面积上先后建成6个中小公园、3条滨河生态景观绿带、2条7公里长景观水系康体休闲慢道和宋词长廊,并在县城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另辟建园建绿蹊径,通过拆墙透绿、闲置造绿、引花添绿、庭院增绿等措施,引导全民参与,共建大量街头微绿地、小广场、“口袋公园”和“景观小品”。如今,在几代南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齐心共建下,以河道为绿化轴线,不断向周边延伸的条状绿化带和街头小公园遍布整个县城,在县城周边保护下来的数千亩田园相映成趣,真正实现了“步步见绿,处处见园,开窗见景”。

走在涧河宋词长廊上,河风扑面,垂柳梳发,一个个绿化小景、小憩园滋润着人们的双眼,一个“绿”字展现着植物生命的活力,展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年四季都有‘绿’,360度都可见‘绿’,县城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绿。”南涧彝族自治县邮政系统退休后定居在县城的张茂虎高兴地说,早上锻炼身体后买菜,下午在公园树荫下与朋友下棋、打牌,晚饭后邀约朋友在长廊上散步,乐享晚年幸福生活。

刚柔相济,构筑城市谐美

“县城保洁、园林绿化、公厕管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停车场、河道卫生等方面实现市场化服务,严格考核,确保了县城公共卫生保持一流水平。”南涧彝族自治县住建局副局长、美丽县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关元章介绍道。

该县把县城建设与营商环境提升、茶文旅融合发展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紧密结合,全力将小县城建设为“无量山大景区会客厅”,通过固定县城发展规划及建筑物比例控制后。推行市场化县城管理模式,在城管、交警等刚性执法的基础上,探索“大家管、大妈管、全民管”的柔性管理模式,对县城及城郊实行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划定47个区域网格,由处级领导挂包、科级领导任“网格长”、县级部门和社区为责任单位、党员干部为网格员,开展全覆盖日常巡查。以招标引进绿化保洁企业进行县城市政设施和公共环境绿化保洁规范管理,对商业格局进行“划行归市”,构建城郊社区居委会集体经济综合体,把城郊闲置集体资产打包租赁,推进政务服务1110办结制度,确保垃圾、污水、河道、公厕、街道、绿化、公园、停车等城市综合系统管理规范,商业运营有序运行,政务服务阳光健康。

每天在公园、小区、廊道等绿色集中地,常见园艺师拧开水管总闸,各个喷头有节奏地旋转,水雾笼罩着绿茵草坪和斑斓花径,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

“以前几个人做的活计,现在一个人轻松完成,全靠这‘网管’。”敬泽公司管理涧南公园的负责人指着自动喷灌设施介绍道,以前拉着塑料管满公园跑,既费水又费力,现在一把钳子就搞定,既节水又省力。

展现人文,留住乡愁韵味

“南涧还保留着这样古老的建筑,这是南涧人的文化遗产。”来自曲靖市的王禄艳女士游览毓秀书院后惊奇地说,书院门楼斗拱密叠、飞檐翘角、气宇轩昂,各类动植物木雕内含丰富、栩栩如生。

该县以“古定边”和“南涧跳菜”文化为载体,将历史文化保护开发与美丽县城建设相融合,修缮了文庙、毓秀书院等一批古建筑、古街区、文化古迹,建成城市规划展馆、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馆、南涧跳菜传承展示中心等特色项目,在城市中心开发独具民族特色的跳菜步行街主题街区,城郊西山打造旅游跳菜村,尽显山水田园“古定边”和“南涧跳菜”风情。

“头顶古建筑,脚蹬新县城,乐享幸福生活!”退休后住在古城区的阿秀婆形象地说。

白天,可以观看“柱擎南天”雄伟景观;夜晚,可以欣赏“文光射斗”美好意景。感受杨书所修的康熙《定边县志》记载“定边八景”:“夜台晚翠、沐寨朝阳、温泉解愠、石洞凝秋、北山偃月、东岭停云、景阳苍松、太极风竹。”累了可以在周边农家庄园休息用餐,品尝南涧“八大碗”。

构筑和美社区是南涧县近两年来着力探索的一条路径,该县依托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构建好四个社区的服务设施,留足公共空间,广泛开展治法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等活动,建成法治公园,推进“五治融合”,加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大力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9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29个网格,创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等20类平安细胞,以民族团结进步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助力“绿美县城”建设步伐。此外,该县按照《南涧彝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锁定城市边界,守住田园风光,让生活在美丽县城中的居民听得到蛙鸣、闻得见稻香、记得住乡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好的政治生态、好的政务环境、好的宜居环境,让南涧县的营商环境提升水到渠成。今年1至6月,全县先后洽谈企业89家,项目65个,签订投资协议11个,投资意向协议24个,引进州外到位资金37.9亿元,同比增长42.5%。绿美城市建设成效让发展中的南涧引进了正泰集团、王老吉、中核汇集、清华启迪、上海奥若拉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到南涧投资兴业,光伏、半山酒店、茶饮品等项目纷纷落户南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桂林兴安县: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力促干部作风转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