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如何精准辨才用才留才是人才工作者必备技能。将人才内在品质、所需所长精准“画”出来,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与当地发展的“双向奔赴”,从而汇聚成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的磅礴伟力。
构建“科学体系”,绘就德才兼备“政治像”。“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如果政治上不合格、不过硬,能力越高,对党的事业发展危害就越大。人才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毒品”的理念,在识别引进人才的品德上下功夫,坚决摒弃“一考定乾坤”,构建以能力业绩为横坐标,道德品质为纵坐标的科学评价体系。既要“远”看,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充分了解上级领导和同事对其的看法,也要“近”瞧,深入其“生活圈”“社交圈”掌握少数知情人的意见和“弦外之音”,从而实现透过表象看本质,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甄别出来,将心怀“国之大者”,真正为国解难的人才用起来。
瞄准“属性特点”,雕琢一技之长“本领像”。“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人才工作者要发挥好“用人主体之箭”,了解人才能力高低以后,还需以“剖石为玉”的眼光和“拔犀擢象”的胆识辨析人才,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因材施用”“对症开方”,避其短而取其长,从而提高人才特长与岗位的匹配度,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要坚决杜绝人才引进后“躺平”在“资源库”的现象,积极为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把人才放在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艰苦环境、吃劲岗位中进行锻炼,才能于实践中不断成长,将“才气”转换成“实绩”,在“用才”与“功成”之间达到“双赢”。
扫除“后顾之忧”,展现敢打敢拼“奋斗像”。“人才人才,首先是人,方能成才。”人才引进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想引得来,又能留得住,生态建设是关键,要大刀阔斧扫除阻碍人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为人才改革创新“架桥开路”。要聚焦人才所需,采取“实打实”的行动,给人才提供落户、公寓租赁、企业注册、金融帮扶等“私人订制”服务 ,帮助人才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敢闯敢试的人开“绿灯”,让他们心无旁骛搞创业、聚精会神干事业,持续赋能人才发展,真正实现从“引凤来栖”到“引凤常栖”的转变。(中共南丰县委员会组织部 徐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