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街拍异化为“偷拍”,需要行业的警醒

2022-02-21 15:24:55    光明网

在热门商圈,总有些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看见年轻漂亮的女孩经过便尾随跟拍。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这类“街拍”有些已经跑偏,有人肆意偷拍隐私部位,将“软色情”照片在网站、论坛上公开售卖,渐渐形成黑灰产业链,成为令人厌烦的一种新型“城市牛皮癣”。

曾经在不少城市的热门商圈,街拍是一种时髦的现象,它甚至被当作一种时尚和潮流。有资深街拍者就指出,一开始街拍是一种默认的规则,时尚达人需要展示自己,摄影师需要得到作品或者单纯追求美。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肖像权、隐私权意识越来越强,街拍的正当性不断被质疑,甚至遭到反感。而至于那种跑偏的,异化为偷拍的街拍,更是踩踏了法律底线。

要知道,将摄像头对准他人的隐私部位进行偷拍,在何种情况下都是违法的,不是打着“街拍”的幌子就可以洗白。这种偷拍来的图像,有的是满足个人的窥私欲,有的则是被直接拿到色情网站售卖牟利,成为网络黑产链上的一环。且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图片、视频,如今借助网络平台的传播已有泛滥之势,它在客观上降低了社会对其的警惕性,助长了一种无意识的灰色文化,也让一些偷拍行为变得有恃无恐。

并且,对于被偷拍者来说,维权非常不容易。一方面,由于是被偷拍,很多人即使被侵权,也难以发现,特别是一些还被出售到境外网站;另一方面,即便确认自己是被侵权者,维权的不确定性也相当高,并不能构成对于偷拍者的有力震慑。就此来说,要真正遏制一些街拍被异化为偷拍的行为,还是需要更多外部力量的干预。比如,要从源头加大对一些打色情擦边球的网站的查处力度,压缩偷拍获利的空间。相关平台也应该给出有针对性的把关,尽量减少偷拍和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的图片、视频的传播机会。

在法律上,偷拍并售卖他人信息,涉嫌侵犯隐私权,将面临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就眼下的现实来看,对于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明显严重不足。要知道,即便是那种更“黑化”的偷拍行为,如在宾馆、商场试衣间等场所偷偷安装摄像头进行偷拍的现象,目前都仍处于一种高发态势,治理力度亟待加强,更何况是披着“街拍”外衣打擦边球的偷拍。但它们的出现,都提醒社会,应该对于摄像头、数码照相工具普及给个人隐私、肖像权带来的风险,有更多的警惕和预防。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社会正面临着的一种新的公害。而一部分异化为偷拍的街拍,不过只是其中之一。

仅就街拍来说,还要提醒的一点是,正规的街拍发烧友,应该自觉维护街拍的正当边界和行业形象。此前有分析指出,打擦边球的现象愈演愈烈,让“偷拍”正在渐渐毁掉街拍的名声。面对这种趋势,真正热爱街拍的群体,更应该强化法律意识,处理好街拍与个人权益保护的关系,乃至可以对违法偷拍、破坏行业名声的行为进行有力抵制甚至举报,避免让打歪主意的偷拍者毁了街拍本该具有的美好的一面。(朱昌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严堵危化品非法地下交易,也要让正规小批量供应更灵活
下一篇:遏制“盗图抄店”,亟待形成合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