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稻田+文旅”激活乡村经济

马呈忠    2023-05-16 10:55:37    经济日报

近日,记者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只见插秧机来回穿梭,绿油油的秧苗向远处延伸成美景。该村地处天山脚下,土壤含硒量高,适宜水稻种植。近年来,当地围绕雪山、稻田等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路。

“短短几年,50多户村民靠稻田吃上了旅游饭,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温宿县委政法委驻托万克苏布拉克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第一书记张傅华说。

漫步在托万克苏布拉克村中心,充满浓郁稻香风情的乡村大舞台和谷泉味稻民俗风情巷引人瞩目。这里以水稻为主要元素,以农耕文化和特色民居为背景,稻壳喷涂的农家小院墙面、废旧木头打造的围栏和招牌等充满农家特色。“我们通过整合援疆资金、专项资金等,把村道小巷打造成民俗风情街,现有19家不同特色的农家乐。”张傅华说。

“我们还要增加包厢和儿童游乐设施,到时可以接待300名游客。”当地村民艾克拜尔·艾合买提曾一度外出打工。看到村里的变化,2022年6月,他在民俗风情巷投资30万元打造了特色农家乐。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艾克拜尔对乡村旅游的前景充满信心。

“1公斤普通大米只能卖到5元;而富硒大米能卖到17元。过去都是25公斤大袋装,现在我们开发了不同规格的盒装大米,更方便游客携带。”在离民俗风情巷不远的喀尔苏米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稻米,年轻的阿依力格尔·托合提在为培育富硒大米品牌而忙碌。

“我们的富硒大米还要打开知名度。”阿依力格尔·托合提先后注册了富硒“喀尔苏”“苏布拉克”品牌,对大米进行分类精包装,并增加了电商渠道。去年该公司销售大米4000多吨,带动种植水稻6000余亩,134户稻农实现增收致富。

在阿克苏地区,像托万克苏布拉克村这样发力农旅融合的村庄不断涌现。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旅融合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游、深度游转变。目前,阿克苏地区已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

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骆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通过景区带动乡村游、创新打造田园综合体、丰富特色乡村旅游节庆娱乐活动、支持农牧民开办农(牧)家乐等方式,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推动更多乡村在农旅融合发展中“出彩”。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澳门旅游业强势复苏
下一篇:因地制宜促经济生态“两不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