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英美经济协调可谓“同床异梦”

2023-06-26 14:15:13    经济日报

继欧洲央行之后,英国央行上周继续加息,且幅度超出市场预期。通胀压力是英国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而透过英国的政策举措,也让人看到几分英美高调推进经济协调合作背后的“同床异梦”。

6月22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4.5%上调至5%,这是英国央行自2021年12月以来连续第13次加息。此前,由于英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高于市场预测的8.5%和英国央行预测的8.3%,因而此轮加息决定符合各方预期,只不过高达50个基点的加息幅度出乎大多数人意料。

英国央行当天表示,近期通胀数据出现上行风险,表明通胀过程比预计更持久。分析认为,英国央行超预期加息是在表明控制通胀的决心,然而这种决心尚不足以打消市场的担忧。数据显示,英国5月通胀率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预期,5月核心通胀率升至7.1%,高于4月的6.8%,为1992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伴随着通胀水平居高不下,英国央行一直警惕的“工资—价格”螺旋式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非常明显,这意味着英国或将不得不以经济衰退来抑制通胀。有分析预计,英国央行将继续加息进程,基准利率甚至可能达到6%左右。

尽管通胀压力持续,但也要看到英国央行在加息问题上比欧洲央行启动要早,走得更远,也更圆滑。特别是在近期美联储暂停加息之际,英国央行超出市场预期的加息决定,迅速弥合了与美国之间的利率差距。英美利率目前已经相当接近。客观来看,这在短期内有利于支撑英镑兑美元汇率,防止进口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有利于改善英国养老金危机、欧洲银行业危机发生后出现的严重资本外流状况。

英国这份“算计”,在与美国的交往过程中显现得尤其突出。英美间虽然常常以亲密盟友的形象示人,但在涉及具体利益时,“同床异梦”是常态。6月初,双方宣称达成英美经济合作新框架,同意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多个方面加强合作。但是,从近期一些数据看,盟友相互算计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似乎不小。

6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英国在4月成为全球减持美债幅度最大的国家,减持额度达到304亿美元,持仓总量减少至6807亿美元。主要盟友英国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做空者,原因并不复杂。在4月份的时候,美国深陷银行业危机泥淖,面临债务上限僵局,国债违约风险上升,抛售美债避险无疑是“精明”的英国人作出的理性选择。当然,在此之前,由于政局动荡、养老金危机等问题持续发酵,英国也曾在美联储激情加息之际大幅增持美债,其美债持仓由2022年1月的6107亿美元一度增至今年3月的7111亿美元。因此,英国买美债也好,卖美债也罢,总归是“盟友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与美国“同床异梦”的盟友并非英国一家。相比之下,法国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6月22日至23日,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开幕致辞中称,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是旧共识的结果,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情况,“有必要校正,最终缔造新的全球融资契约”。这番话让美国听了去,不知作何感想?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金融扶持小微贵在精准高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