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 我国奶酪产业加速步入2.0时代

周子荑    2023-07-21 12:38:50    中国商报网

过去几年,奶酪产业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近来,儿童奶酪棒这一细分品类发展有所下滑,但奶酪与中餐、休闲食品等结合的形式日趋普遍,我国奶酪产业正加速步入2.0时代。

奶酪产业高速发展

7月19日,2023中国奶业D20峰会的系列活动“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我国奶酪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目前正在越过“初级”阶段。

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提出,当前奶酪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拥抱消费升级的新时代。本论坛旨在搭建奶酪创新推荐平台,研判奶酪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深度激发产业活力,满足新消费时代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更高需求。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表示,加快奶酪产业发展,是提升我国乳制品供应能力、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的必然要求。奶酪成为乳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重要的消费热点。

过去几年,我国奶酪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奶酪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奶酪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也从2020年的23%增长到2022年的33.5%。

不过,我国奶酪产业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零食属性的角度看,目前奶酪的市场渗透率与口香糖差不多,远低于饼干、膨化食品等。而从原制奶酪、再制奶酪作为餐食的角度看,奶酪的渗透率还要更低。

蒙牛集团总裁、妙可蓝多董事长卢敏放表示,奶酪与液奶、奶粉等品类相比,人均消费量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奶酪市场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表示,2022年,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只有0.2公斤,而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是2.32公斤,日本是2.91公斤,中国的消费量连日韩的1/10都不到。欧美的数据更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奶酪这一高品质的乳制品将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我国奶酪产业大有可为。

加速步入2.0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为我国奶酪产业高速增长立下汗马功劳的儿童奶酪棒品类目前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但奶酪正加速与休闲食品、中餐等结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卢敏放强调,要推动奶酪产业与中国饮食文化充分结合。中国拥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中国人爱吃、会吃,也愿意尝试中西结合的美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奶酪与中国传统食材、调味料和烹饪方法结合起来,探索更适合“中国嘴”和“中国胃”的奶酪美食。

对于新阶段奶酪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柴琇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洞察需求,顺应中国消费场景,即以奶酪为核心,开创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味蕾的好产品;二是稳定上游,掌控供应链,即建立稳定的上游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自身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自主可掌握的供应链体系;三是强化技术研发,提升深加工奶酪产品的能力,即通过创造新的奶酪深加工产品激发新的“消费兴趣点”。

此外,奶酪产业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发力。柴琇建议,一是奶酪产业共兴,共同做大做强。即乳制品相关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关注奶酪发展,共同促进升级,形成奶酪的自主产业体系。二是政策支持,促进产能升级。即通过政策导向,支持我国奶酪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产能,形成规模经济,提升市场认知。

奶酪行业龙头企业妙可蓝多正在加速布局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据了解,在奶酪产业1.0时代,妙可蓝多以奶酪棒为大单品,以儿童为核心目标消费人群,打开了奶酪在我国的大门;而面向奶酪产业的 2.0时代,妙可蓝多将以创造美好生活方式为核心导向,以家庭餐桌为重要场景,以“奶酪+”休闲零食为品类拓展,开创“中国人的全民奶酪时代”。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前5个月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量已超去年全年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相关产业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