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用鲜活故事讲述沂蒙精神

——访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杨文学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3-03-03 15:41:13    《人民周刊》

《沂蒙长风》《沂蒙山小调》《百年沂蒙》……翻开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杨文学的文学创作履历,可见沂蒙精神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

杨文学是一位致力于书写沂蒙精神的沂蒙山区本土作家。从事文学创作40年来,他采访了沂蒙山区的上千位老八路战士,写下了近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山东省编写宣传沂蒙精神的教材,都来我这里找故事。”近期,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用一个个鲜活故事讲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感受到的博大丰厚的沂蒙精神。

记者:在40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令您对沂蒙精神感触最深的作品是哪一部?您认为,其中蕴含着沂蒙精神怎样的丰富内涵?

杨文学:最令我感触深刻的作品是7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山小调》。这部作品用小说的笔法,全景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沂蒙山区人民抗日战争史实,全面复盘了《沂蒙山小调》这首经典民歌的由来及演变历史,也是山东省弘扬主旋律的一部重点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现在正在组织拍摄。这部作品之所以影响力很大,是因为在其中我采访的都是鲜活的真实人物,讲述的都是少有人知的真实故事。

比如,我采访到蒙山前一带最后一位八路军战士高廷光的故事。高廷光是抗战英烈家中的孤儿,从8岁起就被开国上将肖华将军带在身边培养,也是一名八路军在编军人。后来,肖华将军把他送到了费县县大队队长王保胜身边。有一次,县大队委派十一二岁的高廷光去镇上侦查,他推了一车西瓜,到日本人的据点假装卖西瓜。由于不懂得分辨钱币,他一不小心把八路军的钱币找给了伪军,一下子露馅儿了,他被伪军抓去了!

高廷光被捕后,费县县委下达了营救他的命令。当时设想了几种营救方案,包括县大队武力围攻据点进行营救、派出飞虎队夜晚下山营救等。但是王保胜认为,这些方案都行不通:县大队前去营救或许能够救出,但是枪声一响,伪军就能猜到高廷光是八路军战士,他可能就被杀掉了;飞虎队下山营救或许也能够救出,但是高廷光的身份就会暴露,以后再也不能出面执行侦查任务了。

最后,王保胜带着3封银元,找到一位开招待所的外地女同志彭大娘帮忙。这家招待所伪军家属曾经居住过,彭大娘虽然与伪军相熟,但是她支持抗日。得知营救高廷光的计划后,她闯进伪军驻地,直接怒斥道:“你们这些没本事的,只会欺负我外甥!山上有八路,你们打不过,欺负一个小孩!小孩知道什么?你们买瓜他也要卖,八路买瓜他也要卖,日本人买瓜他也要卖,他哪管是谁的钱?!”高廷光是经过侦查培训的,见势立刻抱着彭大娘哭闹,就这样顺利获救了。

高廷光是2021年去世的,开追悼会的那天我去送了他。采访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主席所说“紧紧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含义通过这个案例就能够生动地体现。长篇小说《沂蒙山小调》中呈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其中也表现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博大内涵。

记者:《百年沂蒙》是您迄今为止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通过书写沂蒙山区恢弘百年历史、展现沂蒙精神的一部鸿篇巨作,也是您以沂蒙精神为主题创作中一部颇具分量的代表作。可否谈一谈这部作品是如何弘扬沂蒙精神的,在创作过程中,沂蒙精神又如何触动了您?

杨文学:‍‍8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百年沂蒙》是我这些年来创作的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2019年山东省委为迎接建党百年,专门提供经费开展的重点工程项目,由我来承接。

我用两年半时间写完了上、下两册,把沂蒙山区从1921年到2021年建党百年来的历史,用26个章节、26个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用小说手法写成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用故事书写的党史。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一部‍‍文学叙事的沂蒙百年真实历史的报告,是一曲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史诗,‍‍‍‍是一次用普通人的故事讲述党史的创新尝试。‍‍‍‍

从生活中挖掘历史真实故事,用真实故事‍‍反映社会主义正能量主题,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特色。这些年来,沂蒙山区的每一座村庄我基本上都走过了,可以说,我一辈子都在用文字讲述沂蒙故事、书写沂蒙精神。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我是在给沂蒙山区写“史记”。其实,我在这么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也被沂蒙山区人身上呈现出的沂蒙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记者:正如《百年沂蒙》所书写的,沂蒙精神不仅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人物和故事中。可否请您介绍一位典型人物、讲述一个典型故事,展现沂蒙精神在当代沂蒙山区的传承赓续?

杨文学: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有一位名叫刘嘉坤的老党员。他是九间棚村党委书记,也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连续4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十四大代表。

以前,九间棚村特别穷,吃不上饭、光棍成群。1984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炸石修路、架电线杆,治理荒山、栽种果树,硬是让九间棚村发展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刘嘉坤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伴随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他感到文化不足行不通,于是卸任党支部书记,自费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了两年。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培育出一种金银花新品种,在北京开了公司,赚了几百万元。但是现在,他家的经济条件仍然是全村最落后的那一批。

原来,刘嘉坤从北京回到家乡后,看到村里的路被水冲坏了、很多村民又吃不上饭了,就用自己赚的钱重新给村里修了路,用在北京增长的见识重新带领村民致富谋发展。现在,九间棚村已经成了4A级旅游景区,许多村民也过上了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前不久我和爱人去他家里做客,他的爱人生病在省城济南做手术,花了65000块钱都觉得是不小的花费。

我们很纳闷:刘嘉坤作为一名曾受多位国家领导人接见、小有名气的全国劳动模范,带领村民创办了不少企业,山东省内外也常有机构请他前去讲课、作报告,别的不说,单单讲一次课就能有上万的收入,这么多年只靠讲课也能攒下100多万元的积蓄吧?通过他的爱人才了解到,他带领村民创办的企业,很多都由村里承包给了村民,而他自己一家企业也没有承包。我问刘嘉坤,这么多年外出讲课的收入去哪了?他笑了一下说:“兄弟你看,我建了一个党员图书馆。”每次外出讲课的收入,他都记好账,交给村里,用来给党员干部、全体村民买书看。可以说,在他的身上,沂蒙精神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曾在山东工作多年,以前经常到沂蒙山区体验沂蒙精神,我时常陪同,他也了解刘嘉坤的事迹。有一次,我在陪同考察时问张部长:“怎么看待刘嘉坤的故事?”张部长回答:“如果党的基层干部能有三分之一像刘嘉坤这样,党会更有凝聚力,老百姓会更热爱党。如果党的基层干部真正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国家会发展得更好。”

记者: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您书写的沂蒙故事涵盖了沂蒙精神从肇始到传承至今的全过程。那么,您如何理解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您认为,在当今时代应当如何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杨文学:沂蒙精神是党政军和沂蒙百姓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它虽然发端于沂蒙山区,但是不局限于沂蒙山区,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很多八路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外地干部、支教老师,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量商人,都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它应当是全国化的精神。

伴随时代进步,沂蒙精神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作为中华文化中一种标志性的精神,沂蒙精神应当由年轻的新一代力量继续传承,也应当在精神内涵的创新发展中,不断推进沂蒙精神宣传传承队伍的扩容。

(《人民周刊》2023年第3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志愿服务 传承雷锋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热门视频